[发明专利]一种狭窄施工空间双交叉渡线运输自动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6466.8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西;王砚帛;赵丽平;郭永;刘瑞通;孙虎;王珺;廖兴林;郑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F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狭窄 施工 空间 交叉 运输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尤其盾构机隧道施工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盾构机一边掘进,一边完成出渣、管片运输与支护等工作。其内部空间狭窄,特别是在盾体直径只有4~5米,且用机车车辆方式出渣时,要同时完成这几项工作,对其内部轨道及其道岔的设计要求就更高。一般的盾构机在内部轨道运输都是采用在其头部附近单股道线路方式运输。这种头部单线运输,但是尾部是双线运输的方式,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运输潜力,故需要加以改进。另外在狭窄施工空间内,在合理设置施工运输方式和线路后,如何实现有效的自动化控制,仍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陈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狭窄施工空间双交叉渡线运输自动控制系统,以使狭窄空间双交叉渡线运输方式充分发挥运输潜力,以实现较大的运输量。在盾构机内部运输系统中提供一种具有4个工作位,且可以同时进行作业的运输方式,以实现较大的运输量,满足盾构机全速掘进时产生的石渣和需要的支护材料等的运输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
一种狭窄施工空间双交叉渡线运输自动控制系统,在狭窄施工空间区域A和区域B间实现物料的轨道运输,所述轨道在两股平行延伸的股道a和股道b上设置交叉渡线Ⅰ和交叉渡线Ⅱ;其上的机车车辆按照如下的方式安排运行:在交叉处,机车车辆通过交叉渡线Ⅰ和交叉渡线Ⅱ实现在股道a或股道b上运输线路的转换;在二交叉渡线间的股道C段和D段单向通行;所述股道的直道上设置有八个监测机车的位移传感器i1~i8;施工空间内设置有六个指示列车司机的操作信号灯;在交叉渡线与直行股道的交叉处设置有转辙机;所述各传感器、信号灯、转辙机与PLC或单片机相连。
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了货畅其流,解决了机车车辆交通拥堵问题。双交叉渡线的中间股道C段和D段双向运输的方式中,只要C段或D段有一列列车,相反方向的来车即被堵死,当C段或D段同时发生这种情况时,整个运输系统陷入瘫痪。而采用本方法有效的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2)、采用PLC或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转辙机错误的扳道动作,大大提高了整个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大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了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狭窄施工空间双交叉渡线运输方法示意图。
图2为主程序框图。
图3为各传感器触发模块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图中实箭头为从区域B驶出到区域A的运行路线,虚箭头为从区域A驶出到区域B的运行路线。
按照实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列车从区域B股道a驶出,经股道C段,驶入区域A股道a或经交叉渡线I驶入区域A股道b;列车从区域B股道b驶出,经交叉渡线II和股道C段,驶入区域A股道a或经交叉渡线I驶入区域A股道b。
按照虚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列车从区域A股道a驶出,经交叉渡线II和股道D段,驶入区域B股道b或交叉渡线I驶入区域B股道a;列车从区域A股道b驶出,经股道D段,驶入区域B股道b或交叉渡线I驶入区域B股道a。
图1表达了双交叉渡线股道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设置所有红灯常亮;在任何时候,列车直线行驶时,转辙机不需要扳道动作;假设C、D段各能最多停放3列列车。
1.从区域B出来时的自动控制
当列车在区域B股道a上装货完毕,前行至传感器i1,停下;这时i1得到的信号传给PLC或单片机,假设C、D区各能最多停放3列列车,PLC或单片机要判断此时C区的列车数是否小于3,小于3时,灯b1由红灯切换为绿灯;否则,红灯常亮,列车继续等待。当灯b1显示绿灯时,列车前行,逐渐脱离传感器i1的检测范围,当脱离后,设置传感器i1的标志位自动归零,表示传感器i1处空位,灯b1切换为红灯。列车行驶至传感器i7,在C段设置标志位,标志位值加1。要求列车必须驶过传感器i7,不准长时间停在该传感器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6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