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6839.1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阮晓钢;朱晓庆;彭奎;左国玉;龚道雄;李亚磊;王恺;侯旭阳;赵秉辉;高静欣;魏若岩;张蓉;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磁 效应 倒立 系统 | ||
1.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包括基座(1)、连接轴(2)、线圈(3)、平台(4)、舵机(5)、舵机连接杆(6)、永磁体支架(7)、永磁体(8)、隔板(9)、陀螺仪(10)、加速度计(11)、控制模块(12)、电源模块(13)、线圈绕组(14)、线圈支架(15)、基座把手(16);其特征在于:
基座(1)与连接杆(2)活动相连,线圈(3)下端与连接轴(2)固定连接,平台(4)与线圈(3)是一个整体,位于线圈(3)侧面的下端,舵机(5)固定在线圈(3)一侧的平台(4)上,舵机连接杆(6)下端与舵机(5)转动盘同心连接,永磁体支架(7)与舵机连接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永磁体(8)固定在永磁体支架(7)上,三块隔板(9)镶嵌入线圈的内侧,陀螺仪(10和加速度计(11)安放在第二块隔板(9上,控制模块(12)安放在最下边的隔板(9)上,陀螺仪(10)和加速度计(11)由控制模块(13)供电,并且与控制模块(12)相连将测量的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12),电源模块(13)安放在线圈(3)下部的内侧面上,线圈绕组(14)绕于线圈(3)外侧面,电源模块(13)给控制模块(12)和线圈绕组(14)供电,控制模块(12)输出控制量控制舵机(5)和线圈绕组(14)中的电流;线圈支架(15)固定在基座(1)上对称置于转动连接轴(2)两侧;线圈绕组(13)的有效部分为线圈绕组(13)的上侧面,该侧面与永磁体(8)产生的磁场方向保持垂直,且该侧面中绕圈绕组中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1)通过两个轴承与连接杆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13)为单片机芯片,DSP芯片、ARM芯片或FPG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舵机(5)亦可替代为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线圈绕组(14)位于线圈(3)顶部杆处加有铁芯,以增强电磁效应所产生的力或力矩,但线圈绕组(14)位于线圈(3)底部外侧安放有电磁屏蔽材料(17),以避免电磁效应对底部的线圈绕组产生力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3)与舵机(4)连接有两种结构,所述的舵机(5)固定在线圈(3)一侧的平台(4)上的结构也可替换为:在线圈(4)两侧对称伸出两个平台,也就是将第一种结构的平台(4)向上移动到侧面中心位置,并在对面对称这么设置,然后在平台(4)上固定连接两个舵机(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支架(15)为配合线圈(3)倾斜角度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线圈支架(15)长度可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效应的倒立摆系统,其特征在于:基座把手(16)对称固定基座(1)上,且位于基座(1)两个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68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管探伤装置
- 下一篇:基于超声Lamb波的储罐底板腐蚀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