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贝氏体气缸套内衬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7101.7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9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秦小才;徐超;殷建祥;杨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F16J10/04;C21D9/14;C21D1/2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47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氏体 气缸套 内衬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缸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贝氏体气缸套内衬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缸套是泥浆泵的关键零件之一,目前其材质多为普通碳钢或合金中碳钢做外衬,内衬为高铬(Cr>13%)白口铸铁,该类气缸套内衬主要是依靠熔炼和热处理形成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来满足强度、耐磨性的要求,冲击韧性较差,例:日本栗本铁工含铬10-15%的CI×ZL型号的球磨机衬板的性能:抗拉强度Rm>750MPa、冲击韧性ak>4J/cm2。目前,国内外的双金属缸套内衬铸铁产品几乎都是高铬白口铸铁,随着泥浆泵的发展,内衬材料的强度、耐磨的要求更高,因此开发泥浆泵高强度耐磨内衬材料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耐磨性好、强度高的贝氏体气缸套内衬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贝氏体气缸套内衬,按质量百分比计,内衬的组成为:C:0.75-0.95%,Si:1.45-1.65%,P:<0.02%,S:<0.023%,Mn:1.85-1.95%,Mo:0.2-0.25%,Cr:1.5-1.55%,Co1.5-1.6%,V:0.1-0.3%,AL<0.3%,余量为铁。
贝氏体气缸套内衬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各成分如下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C:0.75-0.95%,Si:1.45-1.65%,P:<0.02%,S:<0.023%,Mn:1.85-1.95%,Mo:0.2-0.25%,Cr:1.5-1.55%,Co1.5-1.6%,V:0.1-0.3%,AL<0.3%,余量为铁;
(2)熔炼成钢管;
(3)钢管机加工为内衬,留0.6mm余量;
(4)内衬送入中性炉于890-910℃下保温,保温时间为2.5-3min/mm(内衬壁厚);然后淬入125-150℃淬火液进行等温淬火,保温30-35min;
(5)淬火后的内衬放入100-120℃等温油炉中回火,回火时间至少4小时。
淬火液优选好富顿MT355型号等温淬火油。
本发明对内衬的成分进行了调整,其中Mn、Cr提高奥氏体稳定性,Mo消除P在晶界上的偏析、消除回火脆性,Si阻碍碳化物沉淀,Co提高r→a(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自由能从而缩短贝氏体的形成时间,C共析钢的碳量是为了降低Bs点。
本发明的内衬在制备时先用通过中性气氛加热进行奥氏体化、然后通过等温淬火获得组织为下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膜,最后通过低温回火,使此材料凸显出它的强度高、冲击韧性高、耐磨的优越性,这是在发现高铬白口铸铁和球墨铸铁(ADI)内衬材料后,首次作为内衬材料的低温形成的高强度贝氏体钢,制得的内衬的组织为下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膜,贝氏体片厚为:20-40nm,其片间为残余奥氏体膜;内衬材料性能如下:硬度为HV>550,Rm>1.5Gpa,ak>30J/cm2,将其应用于钻井机上,使用效果优良。
本发明的贝氏体气缸套内衬相对于现有的泥浆泵内衬材料,具有以下优点:耐磨性好、强度高、冲击韧性高;制备工艺简单、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回火后气缸套内衬的金相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质量百分比计,内衬的组成:
C:0.9%; Si:1.6%; P:0.015%; S:0.013%; Mn:1.92%; Mo:0.21%;Cr:1.51%; Co:1.56%; V:0.12%; AL:0.09%
制备:
(1)按照各成分如下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
(2)熔炼成钢管;
(3)钢管机加工为内衬,留0.6mm余量;
(4)内衬送入中性炉于890℃下保温,保温时间为3min/mm(内衬壁厚);然后淬入125℃淬火液,保温35min;
(5)淬火后的内衬放入100℃等温油炉中回火得到贝氏体气缸套内衬,回火时间4小时。所得贝氏体气缸套内衬机械性能:硬度:610HV,Rm:1.62Gpa,ak:35J/cm2。所得贝氏体气缸套内衬的金相组织如图1所示,由图1看出,该内衬的组织为贝氏体。
实施例2
按质量百分比计,内衬的组成:
C:0.75%; Si:1.65%; P:0.01%; S:0.02%; Mn:1.95%; Mo:0.2%;Cr:1.55%; Co:1.51%; V:0.3%; AL: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扇叶风扇装置
- 下一篇:纸的品质管理方法及玻璃基板的衬垫纸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