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玉米副产品培育杏鲍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7536.1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玉米 副产品 培育 杏鲍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玉米副产品培育杏鲍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5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而且还要用熟料栽培,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素要求较高,因而制约了杏鲍菇商品经济的发展。
玉米种植分布极广,在我国24个省、自治区种植,面积超过3亿亩,占世界总产量的20%。但我国玉米利用率较低,占生物学产量70%的秸秆和玉米芯大部分就地焚烧或者抛弃,生物利用率极低,造成生物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由此,玉米副产品的处理引起了各级政府、农业和环境主管部门以及农户的普遍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玉米副产品培育杏鲍菇的方法,目的是充分利用玉米生长副产品,使之成为适合培育杏鲍菇的原材料,变废为宝,提高玉米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同时,解决现有的废弃物处理所带来的污染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发菌、催蕾、搔菌、出菇、分茬采收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配料:按质量计,称取玉米副产品60~65%,麦麸30~35%,蔗糖2%、石膏粉1%拌匀,的混合物;玉米副产品是将干秸秆及干玉米芯通过粉碎制得的粒度为8mm的原料基,
装袋:将混合物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1.5混合均匀后装袋,
灭菌:将袋装培养基在119~122℃灭菌2小时以上或者在100℃下灭菌12小时,得培养基;
培养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
(2)接种:将培养基降温冷却到30℃以下按发酵基质量百分比取0.5%的杏鲍菇芽孢菌丝接种;
(3)发菌: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75%,黑暗条件下培育一个月;
(4)搔菌:待形成原基后按照常规方法搔菌;
(5)出菇:在温度22~25℃、相对湿度为80~85%,黑暗条件下生长50~60天后,通入散射光,继续培养20~30天;
(6)分茬采收:待菇盖基本展开、孢子未弹射时采收。
在上述步骤(1)所述袋装过程中,可使用聚丙烯或者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
本发明将废弃的玉米副产品作为培育杏鲍菇的原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
其一,周期短,见效快。利用玉米副产品作为培育杏鲍菇的培养基材,能有效地增强基材的通透性,有利于水分、空气的迅速到达,加快养分的分解,使得菌丝生长发育较快,单批次培育时间比传统的木屑培育法少15天。
其二,培育成本较低。利用玉米副产品作为培育杏鲍菇的培养基材,不仅解决了杏鲍菇基材资源的短缺问题,而且其比传统的木屑法易于收集、容易加工,使其成本极大地降低。
其三,变废为宝。利用玉米副产品培育杏鲍菇,生产杏鲍菇养分后已充分分解,可将其作为肥料回撒玉米田,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玉米资源。这样既缓解了玉米种植后产生大量废弃物焚烧后严重的污染问题,又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实施案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详细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实施例中未加详细说明的步骤均以本领域培育评估的现有技术为参照。
实施例1:
称取粉碎至粒度为8毫米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62公斤,麦麸34公斤,蔗糖3公斤,石膏粉1公斤,并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并与水按照1∶1.5混合搅匀,既得杏鲍菇培养基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