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零价纳米铁磁分离及灭活去除水体中细菌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7670.1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1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要茂盛;陈琦;李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C02F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纳米 分离 去除 水体 细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化学合成的零价纳米铁颗粒磁分离和灭活去除水体中细菌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污水净化、废水处理等过程。
背景技术
缺少安全和清洁的水源一直是一项严重的全球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那些经水体传播的细菌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除了直接接触或摄入污染水体引起的健康风险之外,污水处理等过程产生的生物污泥所包含的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间接导致的暴露风险更大,而这些风险在当前环保实践中常常被低估甚至忽视。显而易见,对饮用水或废水进行预处理对于减少其相关的生物健康危害十分必要。
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紫外辐射、氯气和臭氧化学消毒法以及膜过滤法等,其各有优点和缺陷。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零价纳米铁颗粒来灭活细菌,研究显示其活性要明显高于微米级的零价铁。另一方面,多项研究显示,由于纳米颗粒相互之间的磁力作用,零价纳米铁颗粒很快会发生聚集,且聚集速度随纳米铁颗粒的浓度和饱和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加之根据Banfield等人的研究(Banfield et al,2000,Science,289,751-754.),水合氧化铁纳米晶体的表面是环境中重要的活性吸附位点,因此这些铁氧化物能够迅速吸附到微生物表面并通过聚集作用将其从溶液中去除。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关注零价纳米铁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及其机理,但很少有研究利用其磁性特质进行污染物去除,尤其是水体微生物的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是:主要利用零价纳米铁颗粒的磁性、吸附特性及其灭活作用进行水体中细菌的去除;通过胰蛋白酶大豆琼脂培养揭示该发明对水体中的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理去除和灭活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利用零价纳米铁磁分离和灭活去除水体中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用化学方法反应合成零价纳米铁,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
b)将零价纳米铁悬浮液与细菌液或含菌废水样充分混合,并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振荡一定时间;
c)将反应后的混合体系置于磁铁旁静置一定时间;
d)待磁性颗粒与其所吸附的细菌富集到磁铁的一侧,将剩余的水样取出,实现水 体中细菌的去除与灭活。
方案2: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化学方法为等摩尔浓度NaBH4与Fe(NO3)3·9H2O溶液反应,且NaBH4需过量,然后将NaBH4溶液逐滴加入到磁子快速搅拌的Fe(NO3)3·9H2O溶液中;
方案3: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合成的零价纳米铁颗粒由无菌去离子水洗涤两次,4000rpm离心收集,再用无菌去离子水配制成悬浮液,尽量减少零价纳米铁和空气接触;
方案4: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一定纳米铁浓度为0.1-20mg/ml;
方案5: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菌液或废水样品与零价纳米铁悬浮液的体积比为10~0.01;
方案6: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有氧条件是指反应器内可利用的氧气含量足够将加入的零价纳米铁颗粒全部氧化;
方案7: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剧烈振荡是指振荡器或漩涡仪转速在3200rpm左右;
方案8: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一定时间是指5-10min;
方案9: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磁铁的大小和磁性强度足够吸附反应体系中的所有纳米铁颗粒;
方案10: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一定时间是指5-30min;
方案11:作为方案1的一种优选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剩余水样是指不含或有微量磁性颗粒的水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零价纳米铁自身的磁性、吸附特性及与细菌细胞膜的得失电子反应,实现对水体中细菌同时磁分离和灭活,提高了对水体中细菌的总去除效率(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率可达3-log,总去除效率高达6-lo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质墙材自动化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在位状态动态监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