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9468.2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6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L7/099 | 分类号: | H03L7/099;H03H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辉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电容 并联 谐振腔 谐振 频率 调整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和电容是常见的无源器件,其独特的电特性使之在各种电路中获得广泛应用。电感与电容并联而成的支路,通常称为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LC-tank),LC-tank被广泛应用于射频收发机芯片设计中,是很多射频电路的核心部分,比如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LC-VCO)、低噪声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PA)、射频缓冲器(RF-Buffer)等。
LC-tank在正常工作时,如果输入信号的频率为f0,而LC-tank的谐振频率偏离了f0,那么LC-tank则偏离了最佳状态,以射频收发机的射频前端为例,只有在发射和接收模式下,所有使用了LC-tank的模块,其LC-tank的谐振频率总是与该模块的输入信号频率对准,收发机中的每个模块才是工作在最佳状态,收发机才能达到最佳的功耗、增益、灵敏度等性能指标。因此,如何使得LC-tank的谐振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对准或近似对准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去解决LC-tank的谐振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对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替代方式:方式一,通过选择低Q值电感,增大LC-tank的带宽;方式二,通过使用多个相同电路去共同覆盖整个输入频率范围。虽然上述两种方式能够使得在整个输入频率范围内,电路的增益变化不超过3dB,但是,方式一选择低Q值电感,将会导致LC-tank的谐振阻抗降低,增加电路的功耗;方式二导致电路的规模和芯片面积大大增加,而且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电路工作,其他电路空闲,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加完善的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的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
获取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电路模块的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
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具体为: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和预设变量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所述频率控制参数为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开关电容控制字的值。
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具有相同的频率调谐范围、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或者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为按照预设比例对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进行缩放得到。
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与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开关电容阵列的固定电容与可变电容的比值相同,以及编码方式和控制位的位数相同。
所述电路模块为科尔皮兹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驱动放大器、缓冲器、功率放大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谐振频率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具有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电路模块,以及频率校准模块,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与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具有相同控制规则,其中,
所述频率校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进行校准,并输出所述第一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在当前谐振频率下的频率控制参数;
所述电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调整至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所述电路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频率控制参数和预设变量将所述第二电感电容并联谐振腔的谐振频率校准至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差距在预设值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9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线性云编辑系统
- 下一篇:振荡器加速起振的方法、加速起振单元及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