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显示屏发光元件压接固定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0208.7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5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显示屏 发光 元件 固定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显示领域。
背景技术
显示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现有的显示屏有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在上述显示屏中LED显示屏具有成本低、寿命长、色彩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是现在LED显示屏的机构本身和生产工艺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至于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LED显示屏至今不能在市场上获得普及。
另外市场上常见的LED显示屏,一般采用黑色基板。因为黑色基板存在不能透光的问题,存在外观不美观的问题。并且因此使适用场合存在很大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显示屏发光元件压接固定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LED显示屏发光元件压接固定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制成具有盲孔阵列的透光板,作为透光基板,然后将LED发光元件嵌入在所述盲孔阵列内,构成LED发光元件阵列;
选取一透光的覆盖保护层,将所述覆盖保护层覆盖在所述透光基板后方,覆盖住所述LED发光元件阵列;
在将所述覆盖保护层覆盖在所述透光基板后方之前,先生成连线阵列,之后所述LED发光元件通过所述连线阵列连接成为显示阵列;
所述连线阵列包括至少两组连线子阵列,通过至少两组连线子阵列的通电情况控制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点亮情况;
至少一个连线子阵列与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管脚采用压接的方式连接,进而生成显示面板。
通过压接的方式连接,可以有效降低生产难度,并且相对于焊接方式可以改善视觉效果。
通过至少所述两组子阵列形成控制单个LED发光元件点亮情况的连线阵列。以便于精确控制各个LED发光元件的点亮。通过将LED发光元件植入在透光基板的盲孔内,使整个LED显示屏发光元件压接固定工艺处于透明或半透明状态,有利于改善屏幕的视觉效果。使适用场合大大增加。
所述两组连线子阵列可以是相互交错的纵向连线阵列和横向连线阵列。所述纵向连线阵列和横向连线阵列可以分别是纵向排布和横向排布,也可以是采用其他交错方式,目的在与构成矩阵结构,对LED发光元件进行控制。
至少一所述连线子阵列设置在所述覆盖保护层上,并且所述连线子阵列与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管脚采用压接方式。进一步降低生产难度。
至少一个所述连线子阵列设置在所述透光基板上,所述连线子阵列的电极位于所述盲孔内,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管脚与所述盲孔内的连线子阵列的电极压接。
所述透光基板上设有至少两组所述连线子阵列,两组所述连线子阵列的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盲孔内,一所述LED发光元件的两个管脚分别与两组所述连线子阵列的电极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管脚与两个所述电极采用压接方式连接。可以是两个所述管脚,与两所述电极采用压接的方式连接。以简化生产工艺。
在所述盲孔阵列的一盲孔内嵌入三色LED发光元件。以便显示丰富的色彩。
在所述盲孔阵列的一盲孔中嵌入符合三色原理中的三个不同颜色的LED发光元件。
所述盲孔阵列中含有至少10个盲孔小组,一所述盲孔小组含有至少三个盲孔,三个所述盲孔围绕排列,以构成一像素。优选围绕成一三角形,进一步优选围绕成一等边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盲孔小组的三个盲孔内分别嵌入符合三色原理中的三个不同颜色的LED发光元件。以保证显示色彩。
所述盲孔小组的间距为大于等于10mm、15mm、20mm、30mm或者40mm。以避免影响透光性,和降低成本。
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管脚中,至少一个采用具有弹性的管脚,以便于与所述电极压接时保证接触良好。
所述LED发光元件的管脚中,至少一个附有焊锡层,以便于与所述电极压接时保证接触良好。所述焊锡层外侧优选设为毛糙结构。以便于保证良好接触。
在将所述LED元件嵌入所述透光基板,并连接上所述连线阵列连接形成显示阵列后,在接入显示驱动系统,实现显示功能。
所述LED发光元件采用贴片LED发光元件。以减少占用空间。
所述LED发光元件采用LED晶元。以减少占用空间,和降低成本。
所述LED发光元件采用三色LED发光二极管。以便于显示各种色彩。
所述盲孔间的间距为大于等于10mm、15mm、20mm、30mm或者40mm。以避免影响透光性,和降低成本。
所述盲孔前方设置为一凸透镜结构。以增加发光点视觉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本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器插拔工具
- 下一篇:飞剪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