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中药制备的穴位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0249.6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苏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铭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70;A61P1/08;A61P15/00;A61P29/00;A61K35/36;A61K35/5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朱玉丹 |
地址: | 650034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制备 穴位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制备的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中药制备的穴位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打针吃药是最常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但打针是一种有创伤的治疗,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附作用;吃药的附作用是一些药物容易损伤脾胃,并受消化系统、吸收及排泄功能的制约。对于一些吞咽困难的病人,吃药也不方便。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制成膏,再直接贴敷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种中药外治的方法。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并随其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现代医学已证明,中药完全可以从皮肤吸收,经穴位处皮肤吸收药物的主要途径为:是透皮吸收,通过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和细胞间质扩散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药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创伤治疗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是一种用中药制备的穴位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用中药制备的穴位贴剂,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桂枝2-5 炙川乌2-5 姜黄2-5 干姜1-3 穿山甲1-3
乌梢蛇1-3 海桐皮0.5-1.5 细辛1-3 肉桂1-2 乌药1-3
威灵仙1-3 川芎1-3。
所述的贴剂为胶布上附着有药物。
用中药制备的穴位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上述的原料药材水提;
(2)制为含水量为10%的稠膏;
(3)将稠膏制为药片,置于胶布正中,表面贴有保护层;所述的药片为面积0.6-1.0CM2、厚度1-2毫米的圆形或方形,所述的保护层为医用无纺布,所述的胶布各边距药片至少8毫米;
(4)在胶布及药片表面覆隔离层,所述的隔离层为蜡纸、医用塑料薄膜。
用中药制备的穴位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上述的原料药材粉碎至80-100目,
(2)加入蜂蜜调制为稠膏,
(3)将稠膏制为药片,置于胶布正中,表面贴有保护层;所述的药片为面积0.6-1.0 CM2、厚度1-2毫米的圆形或方形,所述的保护层为医用无纺布,所述的胶布各边距药片至少8毫米;
(4)在胶布及药片表面覆隔离层,所述的隔离层为蜡纸、医用塑料薄膜。
本发明主要总结祖传密方,根据中医学辨正施治的原理,并基于现代医学对传统经络学说、内病外治等中医理论的认识,经长期诊疗病例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成。本发明的药物遵行辩证论治的原则,选取附合穴位给药特点、基本没有皮肤刺激、容易渗透、协同性强等特点的药物精选组合。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物质生活相当丰富,蛋白、脂肪摄入量增多,而运动锻炼少,体能消耗大,生活规律失控等原因导致不少人忧郁、烦躁、亢奋等情志不调明显偏盛,用中医学的观点说“七情”的变化较大,加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大自然环境失调也形成了当代的一个特点。在贴敷用药中,有必要酌情添加一些安神定志,减少烦躁,抗过敏的药物,以顺应时代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铭,未经苏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2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彩晶漆
- 下一篇:一种具有高粘结强度的防腐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