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车前大灯灯框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0266.X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汤永华;王凯;陈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4 | 分类号: | B60Q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11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大灯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车前灯领域,特别是一种客车前大灯灯框总成形式。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领域前大灯灯框设计形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活动式。活动式与固定式相对比,有利于大灯装配和维修,但目前活动式灯框主要使用合页作为转动连接方式,而这种方式由于合页转轴本身有一定的尺寸需要避让,最终导致灯框与其周围配合间隙大较大,一般在10mm左右,对客车前部的美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来避免合页式连接方式的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前大灯灯框总成,主要克服了原有灯框合页转轴引起的外观间隙大的缺点,不影响灯框和其周围曲面的间隙匹配,而且安装及使用方便简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前大灯灯框总成,其特征是:车身骨架固定连接有第一铰链安装板,大灯框架固定连接有第二铰链安装板,第一铰链安装板与第二铰链安装板之间分别铰接有第一运动臂和第二运动臂。
所述的第一运动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铆钉与第一铰链安装板的下端位置铰接,第一运动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铆钉与第二铰链安装板的中间偏右位置铰接。
所述的第二运动臂的一端通过第二铆钉与第一铰链安装板的上端位置铰接,第二运动臂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铆钉与第二铰链安装板的上端位置铰接。
所述的第二运动臂的长度小于第一运动臂的长度,
所述的第一运动臂和第二运动臂均采用各两组的布置形式,第一铰链安装板的上端位置与第二铰链安装板的上端位置之间同一水平高度铰接有两个第二运动臂,两个第二运动臂与第一铰链安装板的两个铰接点之间为第一旋转轴,两个第二运动臂与第二铰链安装板的两个铰接点之间为第二旋转轴,两个第一运动臂与第一铰链安装板以及第二铰链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结构与两个第二运动臂相同,之间均有旋转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运动臂以第二铆钉连接点为转轴转动,第一运动臂以第一铆钉连接点为转轴转动,大灯框架在第一运动臂和第二运动臂沿各自转轴转动下从大灯框架初始位置移动到大灯框架打开位置,实现大灯框架的开启,大灯框架位于大灯框架初始位置范围内时,大灯框架不会与车身干涉,而传统的合页连接方式无法做到这样点,如果要避免干涉只能增大框架与车身处的间隙,这样最终会致使外观配合间隙变大,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客车前大灯灯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客车前大灯灯框总成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第一铰链安装板;2、第二铰链安装板;3、第一铆钉;4、第二铆钉;5、第一运动臂;6、第二运动臂;7、第三铆钉;8、第四铆钉;9、第一旋转轴;10、第二旋转轴;11、车身骨架;12、大灯框架;13、第一运动臂运动轨迹;14、第二运动臂运动轨迹;15、大灯框架初始位置;16、大灯框架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的本客车前大灯灯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所示,车身骨架11固定连接有第一铰链安装板1,大灯框架12固定连接有第二铰链安装板2,第一铰链安装板1与第二铰链安装板2之间分别铰接有第一运动臂5和第二运动臂6。
第一运动臂5的一端通过第一铆钉3与第一铰链安装板1的下端位置铰接,第一运动臂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铆钉7与第二铰链安装板2的中间偏右位置铰接。
第二运动臂6的一端通过第二铆钉4与第一铰链安装板1的上端位置铰接,第二运动臂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铆钉8与第二铰链安装板2的上端位置铰接。
如图4的本客车前大灯灯框总成的工作原理图所示,第二运动臂6的长度小于第一运动臂5的长度,第二运动臂6以第二铆钉4连接点为转轴转动,形成第一运动臂运动轨迹13,第一运动臂5以第一铆钉3连接点为转轴转动,形成第二运动臂运动轨迹14,大灯框架12在第一运动臂5和第二运动臂6沿各自转轴转动下从大灯框架初始位置15移动到大灯框架打开位置16,实现大灯框架的开启,大灯框架12位于大灯框架初始位置15范围内时,大灯框架12不会与车身干涉,而传统的合页连接方式无法做到这样点,如果要避免干涉只能增大框架与车身处的间隙,这样最终会致使外观配合间隙变大,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置10米公交车发动机超大检修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汽车专用加热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