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医灸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10359.2 申请日: 2011-12-12
公开(公告)号: CN102430011A 公开(公告)日: 2012-05-02
发明(设计)人: 吴焕淦;王晓梅;吴璐一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835 分类号: A61K36/835;A61K36/888;A61P1/14;A61P11/04;A61P19/02;A61P25/02;A61K31/045;A61K35/36;A61K35/55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金重庆
地址: 20003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中医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和保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中医灸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灸”就是烧灼的意思。灸疗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进行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我国人民在远古的时候,掌握了用火的方法,人们在烘烤食物和取暖中,可能偶尔不慎被火烧灼,而减轻了某些病痛;或烤灼腹部,缓解了腹部的寒痛及胀满等症状,于是大家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疾病,这样就产生了灸疗。《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及,灸之所宜”,就说明了灸的疗效作用。在中国的古代,由于灸在治疗疾病中的显著作用,以及用灸材料的方便易寻,灸疗在当时是非常的盛行,用灸的材料以及治疗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用灸的材料:一是用某些刺激性中草药物;二是专用燃烧的艾叶或使用了其它的一些药物作为燃烧的材料。治疗技术的发展:早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灸疗的专著《曹氏灸方》(已佚),宋代庄绰有《膏肓腧穴灸法》、闻人耆有《备急灸方》、西方子有《明堂灸经》,在明代叶广祚有《采艾编》,清代吴亦鼎《神灸经论》等历史上有影响的灸疗专著。 

中国专利文献CN100450513C公开了一种中医灸疗用药及其制备方法,中药组分包括木香20-40%、艾叶30-50%、檀香10-20%、菖蒲5-10%、白芷4-8%、苍术5-10%、乳香0.5-1%、没药0.5-1%、榆白皮1-1.5%,制成中药艾灸条或艾灸棒,集灸疗治病、保健强身、熏香与一体。中国专利文献CN1231228C公开了一种具有行气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灸制品,由乳香30g、川穹30g、延胡索50g、血竭30g、西红花20g、冰片10g、麝香5g和艾叶500g组成,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的胃、肠、肝、胆疼痛及痛经等病。现有技术大都用于制作普通清艾条,普通清艾条的主要成分为艾绒,其中无中药成分,少量含中药的灸疗产品常用于治疗临床常见疾病和日常保健,对疑难杂病往往效果不明显,且这些产品的使用方法有限,临床适应症也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中医灸疗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医灸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医灸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中医灸疗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艾绒5-15份、乳香0.5-1.5份、没药0.5-1.5份、沉香0.5-1.5份、冰片0.5-1.5份、桂枝0.5-1.5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艾绒8-12份、乳香0.8-1.2份、没药0.8-1.2份、沉香0.8-1.2份、冰片0.8-1.2份、桂枝0.8-1.2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艾绒10份、乳香1份、没药1份、沉香1份、冰片1份、桂枝1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麝香0.5-1.5份、穿山甲0.5-1.5份、透骨草0.5-1.5份、千年健0.5-1.5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麝香0.8-1.2份、穿山甲0.8-1.2份、透骨草0.8-1.2份、千年健0.8-1.2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麝香1份、穿山甲1份、透骨草1份、千年健1份。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中医灸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棉皮纸一张,长20-30厘米,取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药末21-24克,卷成直径18-30mm的圆柱,外用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待用。 

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顽固性面瘫、面瘫后遗症、关节炎、慢性咽喉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发挥了艾绒和中药双重治疗作用,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2、本发明的直径大于普通清艾条,火力持续、渗透,温热范围大,适用于各种寒证、虚证、痛证、瘀证,可用来治疗临床各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如治疗顽固性面瘫、面瘫后遗症、关节炎、慢性咽喉炎、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并可以用日常保健;

3、携带方便,使用方法易于操作,可在家庭中使用,不局限于医生和医疗场所,同时价格远低于普通临床诊疗价格,如果得到普及使用,可缓解当今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未经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