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0921.1 | 申请日: | 201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钟胜奎;徐悦斌;姜吉琼;王友;张鹰鹛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相反 制备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limnpo sub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方法。
背景技术
LiMnPO4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具有优良的充放电平台,良好的循环性能,并且价格低廉,理论容量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有望用在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上。
传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等。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如:合成温度高、合成周期长、控制条件苛刻、成本高以及合成材料的大电流放电能力差等缺点,这些都限制着LiMnPO4的大规模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低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合成的磷酸锰锂颗粒细小并且粒径分布均匀,离子导电性和电子导电性明显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同时该方法合成温度低,合成周期短,条件控制简便,合成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将锰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和锂源化合物按锰、磷、锂元素物质的量的比为1∶1∶1比例混合,在常温下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机械活化,活化时间控制在1-10h内,然后加入有机碳源,有机碳源与锰源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2∶1,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非氧化性气氛中以10-4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到300-800℃,并恒温煅烧4-12h;以5-20℃/min的速度降温,即得LiMnPO4;
所述锰源化合物为碳酸锰、乙酸锰和硝酸锰中的一种。
所述磷源化合物为磷酸二氢氨、磷酸氢二氨、磷酸氨和磷酸中的一种。
所述锂源化合物为碳酸锂、甲酸锂、氢氧化锂、乙酸锂和氧化锂中的一种。
所述有机碳源为抗坏血酸、乙二酸、己二酸、丙二酸、苦杏仁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甲醛和乙醛中的一种。
所述非氧化性气体为氩气、氦气、氖气、氮气和氢气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低温热处理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PO4的方法与现有的制备方法相比,其优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采用有机碳源处理原材料后,合成LiMnPO4样品的烧结温度明显降低,也就是说降低了材料合成的能耗,从而降低了合成成本。
2)用这种方法制备出的LiMnPO4在常温常压0.05C的放电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8mAh.g-1,达到理论容量的92.9%。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优良的放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3号样品的XRD图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3号样品的SEM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3号样品的充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MnCO3、LiCHO2、NH4H2PO4和C2H2O4.2H2O,按物质的量的比1∶1∶1∶1混合均匀,并机械活化10h;然后装入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温度分别在300℃、500℃、600℃、700℃恒温12h。其中炉子升温速率控制在20℃/min,降温速率控制在5℃/min。所得的材料经X射线衍射分析为橄榄石结构,空间群为Pnmb,即为LiMnPO4的结构。将所得到的产物组装成扣式电池测其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在0.05C倍率下进行充放电,其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30次后放电容量见表1。
表1实施例1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电机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能量回馈功能的并联型电子电力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