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路绿化带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1285.4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许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5/06;E01F15/0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史建群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绿化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对现有道路绿化带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既能快速排雨水,又具有过滤净化路面径流雨水,以及可以用经过滤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的道路绿化带。
背景技术
现有道路中间和/或侧边绿化带设计一般高于路面,功能单一仅作为绿化美化装饰及吸收部分空气尘埃,不具有收集雨水及快速排除路面积雨功能。绿化带高于路面设计缺点是:降雨径流不能直接进入绿化带,需占用路面汇集到相间设置的雨水排水口,在路边雨水箅子受落叶、垃圾阻塞影响落水速度,在较大降雨时易导致大范围路面短时积水影响交通,近年城市多发的暴雨造成道路积水多与此相关。其次,城市道路路面在晴天会累积较多的轮胎磨损粉末、泄漏的各种油类、灰尘和其他垃圾,这些污染物在雨天会被雨水冲刷后进入排水管道。而国内目前设计的排水管道末端都是河、湖等自然水体,路面污染物随雨水进入排水管道流入自然水体,将造成自然水体的污染,并且此已成为主要的城市面源污染源之一。再就是,除了雨天产生外流雨水外,干旱季节绿化带浇水也是一个费时、费力、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工作。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区域内房屋、道路及其他硬化不渗水地面所占比例较高,而市政工程设计中,一般只进行排水设计,考虑的是如何将雨水径流排出城市地面,防止形成雨洪灾害。而能渗水的城市绿地,包括道路绿化带等,在雨天下渗的雨水总量远小于自然状态下全区域的雨水蓄渗总量,这就导致城市区域地下水自然补充的不足。特别在一些地下水仍作为工农业或民用的主要水源的城市和地区,地下水补充量远小于开采量将导致地面沉降等灾害。
中国专利CN1112175开放式自洁道路,使快车主干道路面中间高,并向路边倾斜;路边绿化带地面低于路面,绿化带两边为灌木绿篱,中间为草地;慢车道向与主干道之间的绿化带倾斜,高边外设有一条积尘沟;人行道向积尘明沟倾斜,道面有防滑凹槽,槽口开向积尘沟。作用是借助风力、雨水对路面冲洗,将路面尘土用水冲入绿化带吸收,减少路面尘土、空气污染对人的影响。该专利仅是关注利用绿化带植物吸附路面灰尘,并没有考虑过滤、排水功能,路面排水采用明沟,绿化带结构、功能与传统绿化带并无实质性差别,不能解决雨水造成路面积水及快速排水,更未能考虑雨水资源利用,不能解决现有绿化带不能克服的缺点。
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快速排雨水,又具有过滤净化路面径流雨水,以及可以用经过滤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的道路绿化带。
本发明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用低于路面的快速渗水绿化带代替现行的高草坪绿化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说,本发明道路绿化带,包括设置于道路侧边或中央的种植绿化的绿化带,其特征在于绿化带表面低于路面,所述绿化带从上往下依次为绿化植被层、透水土层、沙砾层组成的快速渗水绿化带,沙砾层内设透水排水管。
在详细说明前,先通过对发明能够达到的基本功能及效果作一介绍,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发明总体构思技术方案及达到的基本技术效果有一个明确了解。
本发明道路绿化带,由于采用低于路面设计且能快速渗水的绿化带,下雨时,路面雨水径流首先流淌于低于路面的绿化带,并随之下渗,不能被土壤蓄渗的多余雨水则通过底部排水管进入城市排水管网排出该区域及下渗补充地下水。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渗水不快不能分流造成路面积水,并且路面径流雨水中携带的轮胎磨损粉末、泄漏的油类、灰尘、垃圾等污染物会被表层绿化植被层例如草皮,以及中层透水土壤拦截吸附,起到过滤作用,经过滤渗入下部的排出雨水或下渗补充地下水相对比较干净,减少了排出雨水对自然水体或补充地下水的污染,排出雨水也可通过收集存蓄后作为晴天、旱季的绿化用水、以及冲洗道路等用途,减少此类补充用水。绿化植被层表面拦截污染物中的大块垃圾、树枝等,可通过环卫工人定期清理。此外,绿化植被层、土壤中的微生物等还可分解消化吸收部分污染物,达到对雨水自然净化。从而克服了现有高出路面设计绿化带不可避免的缺陷。
本发明中。
绿化带表面低于路面,区别于现有技术,主要是有利于路面雨水快速排入低洼的快速渗水绿化带,并快速下渗排出,从而减轻或消除路面积水。与路面落差高度,视路面宽度及当地最大雨水量确定,一种较好为低于路面100mm或以上;低于路面,一种较好为呈内凹弧形,可以在不加绿化带宽度,增加吸收雨水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1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