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风能通风的电梯竖井及其电梯通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1856.4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强;刘祖玲;杨玉琴;张晓宇;刘用广;张铮;王卉;李浩;李济云;张洪生;魏德立;杨永安;姚凯;臧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天津泰达酒店有限公司;天津滨海科学管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7/00;B66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风能 通风 电梯 竖井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风能通风的电梯竖井及其电梯通风方法,竖井设置新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利用风轮机形成竖井下部排风气流,均匀送风,电梯轿厢上部设置可调新风百叶,轿厢排风机下部排风。可以广泛应用于电梯竖井和电梯轿厢的通风,可以实现工业化、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制造,属于建筑及建筑通风和电梯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竖井没有通风换气系统,楼顶电梯机房遏制了电梯竖井烟囱效能的利用,轿厢大都采用电风扇单向通风,人体呼吸不舒适,轿厢内部空气质量差已是共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利用风能通风的电梯竖井及其电梯通风方法,利用风能,实行轿厢下排风,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改善垂直交通舒适环境。
发明内容
一种利用风能通风的电梯竖井及其电梯通风方法,其特征是:在电梯竖井设置新风和排风系统,电梯轿厢设置上送风,下排风系统。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
1.新风送风口与轿厢候机位置新风口对应,均匀送风。
2.利用风轮机、电梯竖井的烟囱效应和电梯运行产生的风压通风换气。
附图说明
图1利用风能通风的电梯竖井及其电梯通风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2电梯轿厢通风原理示意图
图1,说明如下
新风送风机1,竖直管2, 新风处理装置3,轿厢上进风口4,新风送风口5, 竖井新风管道6,竖井墙7, 轿厢下排风机8,排风口9,排风处理装置10,风轮机11。
图2,说明如下
排风机8,排风口9,轿厢地面支撑架12,轿厢地面板13,轿厢新风百叶14(轿厢上行时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竖井通风原理:风能驱动风轮机转动,竖井效应使排风效率提高,新风送风机均匀送入新风,下部的排风口,使竖井形成下排风气流,轿厢下排风机使候机时轿厢内部形成上送风下排风气流。
轿厢通风原理:运行状态,轿厢下排风机停机,轿厢新风百叶按照驶方向迎风开启,轿厢内上部送风,下部排风。候机状态,轿厢下排风机开启。
建筑设计原则:
1. 楼顶电梯机房门窗密闭;
2. 排风系统高于机房屋顶,新风机低于机房屋顶,新风和排风装置应当分置在楼顶电梯机房两侧;
3. 通风系统安装防火阀门,竖井内排风口设置在最下层检修区域并安装自动防火阀门;
4. 新风和排风做净化、降噪处理后排放,新风送风口在轿厢新风口上方,其尺寸参数大于轿厢新风口,新风严禁采用臭氧、负离子、化学及处理方法。
5. 新风管道最下送风口在电梯最下层载人位置上部。
轿厢制造原则:新风和排风口分置在两个相对面,顶部和底部密闭,新风百叶可双向开启。
建筑施工原则:
管道连接顺气流方向插接并密闭,新风管道按照通风方式做变径,高层建筑分段设置新风机和静压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天津泰达酒店有限公司;天津滨海科学管理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天津泰达酒店有限公司;天津滨海科学管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18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