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色防伪无碳CB/CFB纸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2627.4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3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黄阳旭;李臻;奎明红;唐宏磊;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21/28 | 分类号: | D21H21/28;D21H21/08;D21H21/38;D21H19/14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44203 | 代理人: | 庞爱英 |
地址: | 5240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cb cfb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碳复写纸涂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色防伪无碳CB/CFB纸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无碳复写纸作为多联复写用纸,具有使用方便、卫生不脏手、易于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财政、税务、海关、银行、餐饮、保险等行业的票证和各种表格单据等方面。
无碳复写纸曾一度作为一种防伪票证用纸,有效地杜绝了有效票证的造假、仿制活动,但随着无碳复写纸的生产制造工艺逐步透明化,印刷加工工艺不断大众化,普通多联无碳复写纸的技术门槛早已被突破,造假活动又有上升态势,假票的泛滥会严重扰乱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对税收管理、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抵制日益泛滥的票证造假活动,必须在源头上加强无碳复写纸的生产和纸票印刷的防伪功能。
在无碳复写纸加工领域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防伪制作工艺,比如添加防伪纤维的无碳复写纸、带黑白水印的无碳复写纸以及带安全线的无碳复写纸等等,这类无碳复写纸纸张大多在原纸抄纸过程中通过特殊的工艺,比如添加特种纤维材料、使用凹凸水印辊对纸张进行塑形或者使用嵌入防伪安全线的方法以实现其防伪性能,这类纸品加工复杂、专有性强、防伪功能直观可见,一旦批量生产后,除了极少数专有票证外,不能在其他票证上使用,灵活性很小。
而在涂布纸加工领域,业内常在涂布过程中添加特殊物质以实现防伪功能,无论是单独使用的防伪手段,还是与前者复合配套使用,都非常理想,灵活度高,成本低,如此涂布加工后都将赋予票证用无碳复写纸全新的防伪特征,以进一步加大票证用纸的防伪保护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加现有无碳复写纸的防伪功能,和实现以下目的。
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同一张CB/CFB纸的CB涂层中实现自带双色功能,在与CFB/CF纸张进行配页打印时能在CF面保持原有无碳复写纸的显色颜色,同时在CB面增加第二显色特征。
增加的第二显色只有通过手指甲划线等摩擦操作对纸张进行识别时,才能在CB面显现第二种颜色特征,而在无碳复写纸正常书写使用过程中,第二显色不会与第一显色同时发色,同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改变无碳复写纸原本的外观特征:即
①双色防伪无碳复写纸与普通无碳复写纸无外观上的差别;
②在配页打印后,双色防伪无碳复写纸在纸张CB面无显色特征,而在CF面有第一显色特征,这与普通无碳复写纸外观相同。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微胶囊工艺将无色染料进行包裹,并同时通过微胶囊工艺或研磨工艺对第二显色染料进行包裹或研磨处理后,根据所需产品对显色深浅的要求、划线敏感度的要求等,对CB涂料配方进行设计并配料,使用气刀涂布机或者帘式涂布机将CB涂料施涂于原纸或CF纸的背面,控制涂布量2~5g/m2,经过干燥、上水、烘干等正常生产工艺,复卷后完成CB纸或CFB纸的生产;
工艺中涉及的物料如下(原料按重量比),
无色染料2~20 溶剂油50~200 乳化剂10~50
壳料20~60 第二显色染料0.5~10 胶粘剂30~70
抗氧化剂1~5 间隔剂淀粉20~60 分散剂0.5~5;
所述无色染料显色颜色和第二显色颜色特征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黑色与黄色、蓝色与红色、红色与绿色、绿色与蓝色、紫色与橙色、紫色与蓝色、红色与黑色、紫色与黑色等任意两种双色颜色的组合。
所述的无色染料为还原染料,一般为无色或浅色的染料前体,在无碳纸发色体系中因遇酸而氧化显色,其具体包括2-(2′,4′-二甲基苯氨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B-15)、结晶紫内酯(CVL)、3,3-二(1-丁基-2-甲吲哚-3-基)苯酞、3-(4-二甲氨苯基)-3-(1-丁基-2-甲基-吲哚-3基)-6-二甲氨基苯酞、3-N-异戊基-N-乙氨基-6-甲基-7-苯氨基荧烷、2-苯氨基-3-甲基-6-二丁氨基荧烷,这类无色染料可以单独地或者组合地使用。
所述溶剂油为二芳基乙烷或二异丙基萘等高沸点绝缘油。
所述的乳化剂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所述的壳料为密胺甲醛树脂、聚氨酯或脲醛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2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