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ED多特征波长的水质COD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3936.3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标;王中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G01N21/01;G06N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ed 特征 波长 水质 cod 检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LED多特征波长的水质COD检测方法,通过对自配水样水质样本学习得到BP神经网络模型,其特征是再采用如下步骤:单片机控制系统(18)根据N个紫外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数据,
1)第一特征波长LED灯(1)位于聚光管(11)的入口处,第一步进电机(9)保持不动,单片机控制系统(18)中的单片机控制第二步进电机(16)反转180度,将比色皿(13)脱离光路主轴,测得第一特征波长LED灯(1)的初始光强;单片机控制第二步进电机(16)正转180度,比色皿(13)回到原位,光源依次经聚光管(11)、第一聚焦镜(12)、比色皿(13)中的待测水样、第二聚焦镜(14)和光电二极管(15),光电二极管(15)将接收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放大后输入单片机,单片机测得第一特征波长处经待测水样吸收的光强,计算出待测水样在第一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
2)单片机控制第一步进电机(9)转动,转盘(10)随第一步进电机(9)至第二特征波长LED灯(2)正好转至聚光管(11)的光源入口处,重复步骤1),计算出待测水样在第二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
3)单片机控制第一步进电机(9)带动转盘(10)继续同向转动,将第三特征波长LED灯(3)转至聚光管(11)的光源入口处,重复步骤1),计算出待测水样在第三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
4)重复步骤3),计算待测水样在第四特征波长处吸光度,直至计算待测水样在第N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共得到N个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5)根据得到的N个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值,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被测水样的COD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质COD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BP神经网络结构为N-2N-1,输入层为N个节点,分别为N个波长的吸光度值,隐含层为2N个节点,输出层为1个节点,即COD值。
3.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水质COD检测方法的装置,具有作为光源的N个不同特征波长的LED灯,其特征是:N个不同特征波长的LED灯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固接转盘(10)的前表面,转盘(10)的侧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N个LED灯位置相对应的定位齿(25);转盘(10)轴向连接第一步进电机(9),转盘(10)的前方有一个聚光管(11),聚光管(11)后端是光源入口处;聚光管(11)的正前方依次是间隔放置的第一聚焦镜(12)、盛有待测水样的比色皿(13)、第二聚焦镜(14)和光电二极管(15);比色皿(13)放置在比色皿架(24)开的矩形槽(22)内,矩形槽(22)底端与第二步进电机(16)转轴连接;第一、第二步进电机(9、16)分别连接单片机控制系统(18),光电二极管(15)经运放电路(17)连接单片机控制系统(18);定位齿(25)包括下部分的固定板(27)和上部分的触发板(26),固定板(27)和触发板(26)之间连接绝缘弹簧(28),固定板(27)与单片机的相连,触发板(26)与地线相连;聚光管(11)的后端有一延伸板(29),延伸板(29)延伸于转盘(10)的上方且高度比每个定位齿(25)低,当定位齿(25)转至延伸板(29)位置处相接触,固定板(27)和触发板(26)接触,定位齿(25)和延伸板(29)的接触部分均采用45度斜面相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39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