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蝉幼虫的捕捉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4262.9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辉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A01M29/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张小晓 |
地址: | 4052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幼虫 捕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的捕捉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蝉幼虫的捕捉方法。
背景技术
在林业、果树种植中,蝉对树木的危害作用非常明显,如何预防蝉的危害,是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的努力。现有技术中,预防虫害通常通过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喷打农药的方式,二是设计物理的捕捉工具。由于农药残留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在果树种植中通常不采用。而现有技术中的物理捕捉工具结构复杂,使用起来不方便,特别是对于如蝉等幼虫生存在地下,成虫上树的蝉而言,由于不清楚幼虫出土上树的具体时间,并且幼虫蜕变为成虫后,成虫可飞离至其他的树枝,因此捕捉效果不理想。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捕捉效果好、操作简单的蝉幼虫的捕捉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捕捉效果好、操作简单的蝉幼虫的捕捉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蝉幼虫的捕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树干的表面覆盖固定一层表面光滑的捕捉带,捕捉带的宽度大于蝉幼虫的身长;捕捉带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不大于6.3μm;(2)晚上9点至12点时,通过人工捕捉蝉幼虫。
较佳的,步骤(1)中,将捕捉带粘贴到树干上。
较佳的,步骤(2)中,捕捉时间为晚上的10点至11点。
较佳的,捕捉带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不大于3.2μm。
较佳的,捕捉带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不大于1.6μm。
较佳的,捕捉带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不大于0.8μm。
较佳的,捕捉带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不大于0.4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操作简单、捕捉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蝉幼虫的捕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树干的表面粘贴一层表面光滑的捕捉带,捕捉带的宽度大于蝉幼虫的身长;捕捉带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为6.3μm;
(2)晚上10点至11点时,通过人工捕捉蝉幼虫。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捕捉带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也可为不大于6.3μm的其他值,如3.2μm、1.6μm、0.8μm、0.4μm等,以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捕捉时间也为晚上的9点至10点,或11点至12点,以达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若捕捉的时间过早,则蝉幼虫还未出土;若捕捉的时间过晚,则蝉幼虫已经蜕变为成虫,难以捕捉。
当蝉幼虫从地下钻出爬上树时,由于捕虫带的表面非常光滑,因此蝉幼虫爬到捕虫带后,不能继续上爬,只能在捕虫带的下部树干上聚集蜕变,从而便于人工捕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辉,未经张文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42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托盘手柄
- 下一篇:输送皮带冷硫化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