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闭合带定位阻尼门窗合页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5717.9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蔡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赋勇 |
主分类号: | E05D3/02 | 分类号: | E05D3/02;E05D11/04;E05D11/10;E05F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蔡勤增 |
地址: | 31703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闭合 定位 阻尼 门窗 合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页,特别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型的自动闭门带定位的门窗合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具有自动闭门功能的合页,是把门扇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柱塞的直线运动,是通过带阳螺纹的柱塞杆和带螺纹的柱塞相咬合,在阴螺纹的外圆柱加工出直齿与调速合页的门扇页内管也有直齿,两直齿咬合径向固定其轴向滑动,柱塞与柱塞杆要很好的密封而且要有多处密封经常漏油,结构复杂,成本高,制造效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一种自动缓慢闭合带定位的门窗合页,包括上合页、扭簧座、扭簧、转轴、下合页、钢珠、第1稍钉、第2稍钉、压簧、阻尼液、紧定螺钉,其中转轴从上合页贯穿到下合页,上合页带动扭簧座与下合页形成相对运动,扭簧座的外圆与下合页的内管之间具有缝隙,阻尼液处于该缝隙中,上合页一端通过第2稍钉(9)固定扭簧座,另一端通过第1稍钉(6)固定转轴,扭簧处于扭簧座腔中,扭簧的一端是通过扭簧座里的扭簧卡位卡住,另一端是通过下合页里的扭簧卡位卡住,扭簧座内具有孔洞可以装入钢珠和压簧,用紧定螺钉的一端封住,下合页具有能够装入钢珠的定位沟槽,用紧定螺钉的另一端封住,当上合页和下合页产生相对运动时,扭簧产生扭力,当合页闭合达到一定角度时,扭簧座内的钢珠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进入下合页中的定位沟槽内,此时扭簧的扭力小于钢珠卡在沟槽内的阻力,从而使得合页定位,当合页受到外力时,钢珠能够滑出定位沟槽,在扭簧的作用下,利用扭簧座外圆与下合页内管之间阻尼液所产生的阻尼力,使得合页缓慢闭合。
所述合页,还包括上堵头和下堵头,用于密封上合页的上下两端。
所述合页,还包括O型圈,该O型圈能够把阻尼液密封在腔内。
当扭簧座2和下合页7旋转到指定角度时,扭簧座2内的钢珠8在压簧10的压力作用下,滑入下合页7中的定位沟槽内,此时:扭簧的扭力小于钢珠卡在沟槽内的阻力加上阻尼力.从而使得合页实现定位功能,当合页受到外力作用时,钢珠又能够滑出定位沟槽压缩压簧而伸进扭簧座的孔洞里,合页正常闭合。
本发明的优点:结构简单,装配简单,制造成本低,功能齐全,且压簧能够被固定,因此相对于现有产品具有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合页C10装配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合页C10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合页C10定位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合页C10阻尼图
1-上合页、2-扭簧座、3-扭簧、4-上堵头、5-转轴、6-第1稍钉、7-下合页、8-钢珠、9-第2稍钉、10-压簧、11-紧定螺钉、12-下堵头、13-O型圈、14-阻尼液。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自动闭合带定位的门窗合页。上合页的一端通过销钉(9)与扭簧座2固定,另一端通过销钉(6)固定转轴5,转轴5连接下合页7的下孔内,上下合页两头用上堵头4和下堵头12封住,扭簧座2内具有孔洞可以装入钢珠8和压簧10,然后用紧定螺钉11的一端封住压簧10和钢珠8,扭簧3处于扭簧座2腔中,扭簧3的一端是通过扭簧座2里的扭簧卡位卡住,另一端是通过下合页7里的扭簧卡位卡住,下合页7具有能够装入钢珠8和压簧10的定位沟槽,用紧定螺钉11的另一端封住。扭簧座2孔里和下合页7内腔装有阻尼液14,用O型圈13把阻尼液14密封在腔内。当上合页组套和下合页组套产生相对运动时,扭簧3产生扭力,当合页开启到一定角度时,扭簧座2内的钢珠8在压簧10的压力作用下,进入下合页7中的定位沟槽内,此时:扭簧3的扭力小于钢珠8卡在沟槽内的阻力加上阻尼液14产生的阻尼力.从而使得合页实现定位,当合页受到外力作用时,钢珠8能够滑出定位沟槽,在扭簧3的作用下,利用扭簧座2外圆与下合页7内管之间阻尼液14所产生的阻尼力,使得合页缓慢闭合。由此合页实现缓慢自动闭合且带定位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赋勇,未经蔡赋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57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