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凸轮传动的小行程精密模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5903.2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尹周平;陈建魁;赵志超;尹庆吉;陶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6F1/38 | 分类号: | B26F1/38;B26D5/16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凸轮 传动 行程 精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薄膜模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凸轮传动机构的小行程精密模切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材料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柔性电子产品制造等行业。较多与柔性薄膜生产、加工相关设备中,需要设备对柔性薄膜完成全断或者半断的冲切过程,此时所需冲切行程通常较小(一般在5mm以下),对设备组件平行度、垂直度指标和冲切压力平稳性等要求较高;尤其是当只需切断多层结构薄膜材料的一层或者几层而需要完整保留其他薄膜材料层时,准确控制模切刀的进给精度和模切压力是保证成品率的关键。
现有的模切机较多采用的传统的曲柄滑块式冲床,该结构移动冲板和连杆一字排下放置在被加工件的同侧造成机体结构庞大,且模切压力的稳定性较差,模切压力调整的可重复性低,容易造成模切质量一致性差,成品率低。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0820092979.X提供了一种模切机,该装置采用偏心轴倒杆机构与活动模架分设在被加工件两侧的方式,该方法可以大幅缩小模切机的高度,并且可以微调整模切深度,但其模切刀的更换需要另外设计一套机构来实现,且其传动系统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模切刀进给精度低和模切力稳定性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模切压力稳定的精密模切装置。
一种采用凸轮传动的小行程精密模切装置,包括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四顶角处分别通过导向套穿插一根拉杆,所述四拉杆的上端一起连接模架上板,所述四拉杆的下端一起连接模架下板,所述模架上板的下表面设有模切刀,所述模架下板的上表面设有凸轮传动机构,所述凸轮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轴,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凸轮传动机构包括凸轮支架、两凸轮、两轴承、两销轴座和两凸轮销轴,所述凸轮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凸轮,所述两凸轮销轴分别穿过一个销轴座后连接一个轴承内圈,所述两轴承外圈分别与一个凸轮的轮廓面形成配合,所述销轴座固定于所述模架下板的上表面,所述凸轮支架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轴;
直线驱动机构工作,驱使所述凸轮支架带动所述凸轮做水平往复直线运动,进而通过所述销轴带动所述销轴座做垂直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模架下板、拉杆和模架上板做垂直往复运动,模切刀完成模切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为盘型凸轮。
进一步地,所述盘型凸轮的轮廓曲面的切平面与移动平面夹角小于45°。
进一步地,所述盘型凸轮的轮廓曲线分为两段分别执行不同的传动功能,其中一段将所述模切刀大距离推离托板,另一段完成模切加工中精密微动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有柔性膜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位于所述柔性膜托板的相对两侧设有吸附组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创新的采用凸轮传动机构带动模架上下板做垂直往复运动,完成模切刀的模切工作,进一步地,还可将凸轮的轮廓曲线分为两段分别执行不同的传动功能,其中一段将所述模切刀大距离推离托板,另一段完成模切加工中精密微动过程。整个装置结构紧凑、模切压力稳定,能够完成精密微动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模架组件的立体爆炸图;
图3是图1中凸轮传动组件的立体爆炸图;
图4是图3中凸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的较佳实施实例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凸轮传动机构10,直线驱动机构20,支撑板30,模切刀组件40,垫板50,托板60,吸附组件70,模架组件80。
支撑板30负责支撑整个模切装置,固连其他组件及安装托板60及吸附组件70。直线驱动机构20通过牵引凸轮传动机构10的两盘形凸轮12做水平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模架组件80的垂直往复直线运动。模架组件80用于连接垫板组件50与凸轮传动组件10,并通过四根拉杆81穿连支撑板30,其垂直于机架组件的往复运动,带动安装于托板50底面的模切刀组件40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对穿过装置的柔性薄膜的半切或者全切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5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