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6884.5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苑仁旭;徐依斌;焦健;赵巍;曾祥斌;夏世勇;蔡彤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91 | 分类号: | C08G63/91;C08G63/183;C08G63/16;C08G63/08;C08G63/85;C08G18/42;C08K5/524;C08K5/526;C08K5/5333;C08K3/32;C08K5/527;C08K5/5393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聚酯 嵌段共 方法 | ||
1.一种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分为聚酯硬段和聚酯软段,其制步骤如下:
(1)芳香族聚酯硬段的合成:催化剂作用下,将芳香族二元酸酯或芳香族二元酸和过量二元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或酯化反应,反应温度为190~220℃,反应时间为2-4小时,逐步把压力降至200Pa以下,反应1-2小时反应得到预聚物P1,数均分子量范围为500-10000g/mol;
(2)脂肪族聚酯软段的合成:催化剂作用下,将脂肪族二元酸或脂肪族二元酸的酯化衍生物与脂肪族二元醇反应,反应温度为140~200℃,反应时间为2-4小时,逐步把压力降至200Pa以下,反应1-2小时反应得到预聚物P2;所述的预聚物P2也可以由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得到,数均分子量范围为500-10000g/mol;
(3)芳香族聚酯低聚物和脂肪族聚酯低聚物缩聚反应:在混合作用下,把酯化物P1与酯化物P2混在一起,加入抗氧剂、催化剂、钝化剂、扩链剂,反应温度220-260℃,生成聚酯-聚酯型嵌段聚酯弹性体;
步骤(1)、步骤(2)中的催化剂为含钛的有机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钛酸正丁酯或钛酸四异丙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元酸酯或芳香族二元酸为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乙酸或邻苯二乙酸及其酯类化物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二元酸、环化脂肪族二元酸、脂肪族二元酸的酯化衍生物或环化脂肪族二元酸的酯化衍生物为己内酯、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三碳二酸、马来酸酐、1,1-环丁烷二羧酸、1,1-环己烷二乙酸及其酯化物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醇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4-环己基二甲醇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包括碳化二亚胺改性的二异氰酸酯、封闭型异氰酸酯或二异氰酸酯的二聚体或者三聚体;所述二异氰酸酯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己酸甲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亚丙基双(环己烷二异氰酸酯-4)、有机硅二异氰酸酯或含碳化二亚胺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的加入量为0.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剂为亚磷酸三烷基酯、亚磷酸三苯基酯、膦酸三苯基酯、膦酸三烷基酯、磷酸、亚磷酸、加入量为500-1000pp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的结构式如式(Ⅰ)或式(Ⅱ)所示,其加入量为共聚酯重量的0.01-0.1%;
(Ⅰ)
(Ⅱ)
式中的R1和R2均选自烷基、环状烷基、芳基、芳烷基或烷芳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聚酯-聚酯嵌段共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预缩聚反应中的催化剂为钛系化合物;步骤(1)中催化剂的用量为步骤(1)原料总质量的0.3-2.65%,所述的混合过程可在挤出机、捏合机、混合器、反应釜中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68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旧线路板非金属粉填充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蜂窝夹套式终聚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