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驱动系统和采用该驱动系统的车辆,特别是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7469.1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9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林程;孙逢春;马忠华;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2 | 分类号: | B60K17/02;B60L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王志刚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驱动 系统 采用 特别是 电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驱动系统和采用该驱动系统的车辆,特别是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动汽车作为燃油汽车的替代运输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认可和车辆行业发展趋势。现在国内多家企业都已开发出各种样式的电动汽车,为了保证电动汽车操纵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行驶性能、灵活性、稳定性和舒适性,电动汽车应具有与其行驶和使用要求相适应的动力传动系统。现有的电动汽车中,大多采用单电机独立驱动形式,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相应的质量和成本,但是这样的系统对于电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之间的匹配和控制要求较高。为了满足电动汽车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等相关要求,研发性能优良的变速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离合器主动部分由主动盘、主动盘上的销钉、从动鼓、安装在从动鼓上的从动带组成。工作时,动力源(内燃机或电机)输入的动力带动主动部分旋转,主动盘上的销钉随着主动盘的旋转压迫从动带,从动带张开压向从动鼓内圆柱面,从而带动从动部分转动,将动力传递给与从动鼓相连的变速器(手动变速器或AMT)。传统的摩擦式离合器操作的特点是必须保证快速分离的分离速度,否则会增加离合器的磨损。但是现在汽车领域中,大多数采用电控—液压操纵机构,机构较为复杂,维修难度大、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较低。
如申请号为200910174309,发明名称为《电控式车辆变速动力传动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采用两个离合器,能够驱动辅助离合器以操作主离合器的机械装置,结构复杂,不利于推广使用。又如申请号为200920020655,名称为《 三轮汽车的液压离合操纵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采用液压系统来实现离合的操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车辆的驱动系统,采用新型的可控自动离合器代替传统的摩擦式离合器,安装在动力源与变速器之间,不需要离合器操纵机构来操纵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使得传动系统体积减少,操作灵活方便,准确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的驱动系统,包括动力源、BSG电机、变速器、自动离合器,自动离合器安装在动力源输出轴与变速器输入轴之间。自动离合器不需要专门的操纵机构来实现分离与结合。
优选的是,自动离合器包括主动盘、从动鼓,从动鼓具有外圆柱面和内圆柱面。
优选的是,主动盘上设有销钉,从动鼓上设有从动带。主动盘和从动鼓的结合是靠主动盘上的销钉相对于从动鼓上的从动带运动时会压迫其向外张开,从动带张开后会压向从动鼓内圆柱面,从而达到离合器的结合。
优选的是,自动离合器从动鼓的外圆柱面与BSG电机相连。在下坡制动时,从车轮传来的力矩通过变速器传递给自动离合器的从动鼓,从动鼓将力矩传递给与之相连的BSG电机,BSG电机将下坡时汽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优选的是,自动离合器的从动鼓的内圆柱面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实现力矩的传递从主动盘传递给变速器或变速器将力矩传递给与之相连的BSG电机。
优选的是,自动离合器主动盘与动力源输出轴相连。实现力矩从动力源传递给离合器主动盘,再由主动盘传递给从动鼓,从动鼓传递给变速器。
优选的是,变速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角速度传感器,动力源输出轴也设有角速度传感器。两处设置的角速度传感器可以分别测出变速器的输入轴和动力源输出轴的转速。可以用含有按照重量半分比约0.001重金属的水对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前将输入轴或输出轴加热到约382摄氏度。试验证明,经过这样淬火处理的轴的疲劳极限增大了约百分之二十三。所述带有重金属的水可以采用工业污水,这样有利于环境。
优选的是,两个角速度传感器连接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通过两个转速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并对BSG电机进行相应的控制。
优选的是,变速器可以是手动变速器或AMT。
优选的是,动力源可以是内燃机或电机。
本发明的车辆的驱动系统包括以上各项特征的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其具有包含上述至少一项特征的驱动系统。这种车辆可以为电动车辆或为纯电动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74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自动保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芯光纤微环谐振器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