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喷头组机头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8694.7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9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徐伯俊;苏旭中;谢春萍;王颖;梅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头 机头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数字喷墨印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含有双喷头组的机头组件,通过采用含有两个喷头组与相应的双供墨系统的机头组件,配合相应的介质传送装置可一次实现两个打印介质的喷墨印花,有效提高印花规模。
背景技术
数字喷墨印花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集机械、计算机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项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完善,给纺织印染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先进的生产原理及手段,给纺织印染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被誉为21世纪纺织工业革命技术,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印花方式成为纺织品印花的主要设备。近年来,国内外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平板式数字喷墨印花机可实现成衣等的个性化打印,而导带式可实现连续化打印,因而两者技术不断完善,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也不断完善。
对于平板式或者导带式数字喷墨印花机,客户端将文档提交到印花设备的PC主机,PC主机经过图像转化以及色彩分析软件的处理,将图像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喷印控制命令并将控制命令传递给喷印控制器控制喷印。打印过程中,首先喷头组在织物宽度方向上的运动一个导程,运动过程中喷印控制器根据所得到的喷印控制命令控制喷嘴是否喷墨;其次伺服电机控制打印平板或者导带在织物长度方向上向前移动一个打印宽度,两种运动相互协调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打印任务。对于导带式或者平板式数字喷墨印花机,如何提高印花规模,也即每一次打印成衣或者布匹等的数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此,本发明开发一种含有双喷头组的机头组件,通过采用含有两个喷头组与相应的双供墨系统的机头组件,配合相应的介质传送装置可一次实现两个打印介质的喷墨印花,有效提高印花规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数字喷墨印花机的打印规模,开发一种含有双喷头组与相应的双供墨系统的机头组件,配合相应的介质传送装置可一次实现两个打印介质的喷墨印花,有效提高印花规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双喷头组机头组件,机头组件内含有一根导轴上,导轴上含有两个喷头组与相应的双供墨系统,每个打印喷头组由一个供墨系统供墨。
本发明所述的机头组件的导轴上含有两个喷头组与相应的双供墨系统,导轴的中间部位有隔离装置,两个喷头组分别位于隔离装置的左右两侧,两个供墨系统分别位于机头组的左右两端,左右两侧的喷头组分别由左右两端的供墨系统供墨。
本发明所述的机头组件的导轴上的两个喷头组采用同一个喷印控制系统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机头组件上的双喷头组可对打印织物进行相同图案的打印。
本发明所述的机头组件的两个喷头组分别由机头的两端沿着导轴向中间的隔离装置的位置运动。
本发明可以直接应用于一般的数字喷墨印花机改造,设备整体简洁、有效,便于安装、维护,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喷头组机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喷头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3为两喷头组运行一个导程后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的双喷头组机头组件主要由导轴(5),双供墨系统(1~2),两个喷头组(3~4),相应的喷头组与导轴的连接螺丝(6~7),隔离装置(8)组成。
机头组件的两个喷头组(3~4)分别位于隔离装置(8)的左右两侧,两个供墨系统(1~2)分别位于机头组的左右两端,两个喷头组(3~4)分别通过连接螺丝(6~7)连接在导轴(5)上,连接螺丝(6~7)可沿着导轴(5)在隔离装置(8)的两侧自由滑动,供墨系统(1)负责给喷头组(3)供墨,供墨系统(2)负责给喷头组(4)供墨,两个喷头组采用同一个的喷印控制系统控制。
装置主要工作方式为:打印时,喷头组(3~4)在打印介质宽度方向上分别由机头的两端沿着导轴(5)向中间的隔离装置(8)位置不断来回往复运动对介质进行打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8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