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母片电容器用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9306.7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H01B13/00;H01G4/0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云母片 电容 器用 导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云母片电容器用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云母片电容器是以云母片材料作为电介质,在电介质的表面印刷电极银浆做的电极板,极板和云母一层一层叠合后,再压铸在胶木粉或封固在环氧树脂中制成。云母片电容器的特点是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大、温度系数小,适宜用于高频电路。云母电容器作为基础元器件广泛用于无线电接发设备、精密电子仪器、现代通讯仪器仪表及设备、收音机、功放机、电视机等。随着近年来家用电器的普及,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微型化发展,云母电容器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作为云母电容器电极的导电银浆需求量也逐步增大。
云母电容器电极用导电银浆目前国内年使用量在20吨以上,多使用日本住矿、美国杜邦等进口银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银含量高、烧结温度高、烧结范围窄、以及银层与云母片结合强度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烧结更为致密,导电网络形成的更好来提高导电性能的云母片电容器用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云母片电容器用导电银浆,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
金属银粉 40-55;
玻璃粉 1-7;
有机载体 30-45;
溶剂 10-20。
所述的金属银粉为球状银粉和片状银粉,其中球状银粉的粒径为0.5-1.5μm,振实密度为1.5-2.5g/ml;片状银粉的粒径为0.5-1.0μm,振实密度为1.0-2.0g/ml。
所述的玻璃粉为无铅玻璃粉,烧结温度为490-700℃,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Bi2O3 50-65;
SiO2 8-13;
ZnO 3-9;
TiO2 1-6;
SrO 3-10;
Al2O3 8-14。
所述的有机载体其组分及含量(wt%)为:
高分子树脂 10-30;
溶剂 70-90。
所述的高分子树脂选自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或松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溶剂选自丁醚、十二酯醇、乙二醇乙醚、松节油、环己酮或松油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一种云母片电容器用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载体的配制:称取高分子树脂及溶剂,然后将其加热升温至80℃并恒温,直至树脂恒温溶解至15000-35000cps,再将树脂在300-400目的网布上过滤除杂,得到载体;
(2)按照以下组分及含量(wt%)备料:
金属银粉 40-55、
玻璃粉 1-7、
有机载体 30-45、
溶剂 10-20;
(3)银浆的配制:称取金属银粉、玻璃粉,将其与有机载体、溶剂在混料机中充分混合,在使用高速分散机进行高速分散,得到均匀的浆体;
(4)银浆料的生产:将上述浆体在三辊研磨上进行研磨,通过滚轮的微调是银浆细度控制在10μm以下,粘度为30-50Pa.S,制得云母电容器电极用导电银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球粉和片粉的合理搭配,使烧结更为致密,导电网络形成的更好来提高导电性能,大大的降低银含量;玻璃粉中添加SrO和TiO2,使其与电容器基体在烧结时更容易共熔,形成新的均一的相态,增强了银层的附着力;通过玻璃粉的搭配与选择不仅提高了附着力,同时还增加了烧结幅度,并使烧结温度低至490℃;本技术可替代进口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云母电容器电极用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载体的配制:配制载体50Kg,称取高分子树脂12.5Kg、丁醚17.5Kg及松油醇20Kg,然后将其加热升温至80℃并恒温,直至树脂恒温溶解至25000-35000cps,再将树脂在300-400目的网布上过滤除杂,得到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93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