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9771.0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张志明;王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4 | 分类号: | E04G17/04;E04G1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刘湘舟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承载 接头 钢结构 支座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包括埋设在墙体(5)内的预埋钢件、与预埋钢件连接的钢结构支座(7)和支撑于钢结构支座上的钢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件由锥形承载接头套管(1)、高强丝杆(2)、预埋座(3)组合而成,高强丝杆(2)的两端外螺纹分别与锥形承载接头套管(1)和预埋座(3)的内螺纹连接,所述预埋座(3)与墙体(5)内部的锚固钢筋(4)焊接,所述锥形承载接头套管(1)的外端与墙体(5)表面平齐,所述钢结构支座(7)为三角形挂斗状,由贴墙钢板(14)、水平托板(15)和两侧的三角形侧板(16)焊接而成,所述贴墙钢板上开有螺栓孔(13),承载螺栓(9)穿过该孔与锥形承载接头套管(1)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螺栓(9)与钢结构支座(7)的贴墙钢板之间垫有垫片钢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0)是双槽钢或工字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0)的另一端的下面由木方(11)支撑,或者,所述钢梁(1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钢结构支座(7)上。
5.一种权利要求1-4所述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不便搭设楼面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区域(6)面积,计算出钢结构支座(7)的
受力荷载,按荷载大小确定它的定位以及间距;根据计算的荷载,确定钢梁(10)的型号,然后以此确定钢结构支座(7)的具体尺寸,加工制作钢结构支座(7);
步骤2、在施工区域未浇筑墙体(5)上按已确定的定位和间距安装固定预埋钢件,将预埋
座(3)与墙体(5)内部的锚固钢筋(4)焊接,将高强丝杆(2)的两端外螺纹分别与锥形承载接头套管(1)和预埋座(3)的内螺纹连接;
步骤3、浇筑已埋设预埋钢件的墙体(5),养护拆模后,清理锥形承载接头套管(1)内的
套丝;
步骤4、用承载螺栓(9)穿过钢结构支座(7)上的螺栓孔(13)与墙体(5)内的锥形承
载接头套管(1)紧固连接,安装固定已加工完成的钢结构支座(7);
步骤5、架设钢梁(10);
步骤6、在钢梁(10)上支设楼板模板顶撑(12),安装楼板模板支撑体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所述的钢梁(10)以钢结构支座(7)为支点,另一端用木方(11)做支垫,形成简支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所述的钢梁(10)以钢结构支座(7)为支点,另一端墙面埋设对应预埋钢件,并安装紧固另一侧的钢结构支座,将钢梁(1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钢结构支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钢结构支座(7)的每块钢板之间均需双面满焊,焊角高度等于较薄钢板板厚。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钢结构支座(7)的螺栓孔(13)的位置钢板局部加厚或加垫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预埋锥形承载接头式钢结构支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锥形承载接头套管(1)的安装方法是根据墙体(5)厚度的大小,需提早调整高强丝杆(2)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97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搬运台车防坠落装置以及立体停车库
- 下一篇:一种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