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轨道交通牵引功率平衡运行图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9990.9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5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斌;王勇博;姚凯;吕建国;哈进兵;李培伟;吴超飞;余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N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树山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粒子 算法 轨道交通 牵引 功率 平衡 运行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一种列车运行调度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轨道交通牵引功率平衡运行图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以消耗由牵引变电所提供的电能为主,一般地铁线路的能耗为几十甚至上百兆瓦级,其中有近50%来自于列车牵引能耗。大量牵引能耗不仅对牵引变电所造成较高的峰值功率冲击,而且给城市供电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较高的牵引变电所峰值功率将带来以下问题:第一,高峰值功率占用较大牵引变电所容量,牵引变电所的电能容量变小,对在运营线路上不断增加行车数量造成困难;第二,牵引供电系统上的线路损耗明显增加;整个牵引供电系统的总能耗增加;第三,牵引供电系统上的线路及设备因受较高的峰值功率冲击极易老化,其安全性明显降低。现有用于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牵引能耗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有:
一是增加列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即利用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储存装置储存可再生制动的能量并在需要时再释放使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如中国专利CN200820056656.5公开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属于一种利用储能设备节能的技术方法。它虽然能有效地利用能源,但储存电能设备的造价极其昂贵,且安全性不高,尚未进入实用阶段。
二是优化车辆调度运行图节能。即利用车辆行车密度大、不同车辆同时处于不同牵引、制动工况的概率较高的特点,回收车辆制动能量并实施再生利用。如中国专利申请201110311427.X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运行图设计方法,属于一种运行调度的节能技术方法。它将再生制动能量合理回馈利用,产生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它虽然能有效利用能量,但未能同时解决牵引变电所峰值功率冲击对整个牵引供电系统安全性以及线路扩容的难题。
如何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峰值功率的平衡运行问题,已成为当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轨道交通牵引功率平衡运行图设计方法,它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调度系统,可明显降低牵引变电站峰值功率、列车牵引能耗和牵引供电系统上的线路损耗,既增加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裕量,延长供电系统输配电线路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又提高牵引供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功率平衡运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包括:
第一步数据采集:输入可供牵引功率平衡运行图分析计算的轨道线路数据、列车运行数据和调度运营数据;
第二步数据初始化粒子群:
将调度运营数据中车辆在每一站停站时间作为每个粒子的位置向量,N为总的站间数,、、即为车在第1、2、N站的停站时间;
同时设置相关参数,包括粒子个数K,停站时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粒子速度最大值,学习因子c1和c2,最大迭代次数MaxIter,评价函数Eval;
随机生成K个粒子,每个粒子的位置向量;
随机生成每个粒子的速度向量,;
对所有的粒子进行能耗仿真;
用评价函数Eval评价所有粒子;
将初始评价值作为个体历史最优解,并寻找总群体内最优解;
第三步数据终极化粒子群:
根据下面惯性权重范围和最大迭代次数之间的线性递减关系,计算第t次迭代的惯性权重值,
其中和分别为初始和最后一次迭代的惯性权重值。
对每一个粒子,按粒子群距离、速度公式进行更新获取新的位置和速度,超过其范围时按边界取值,
上式中,和为两个取值在[0,1]之间的随机数;
对所有的粒子进行能耗仿真;
用评价函数Eval评价所有粒子;
若某个粒子的当前评价值优于其历史最优评价值,则记当前评价值为该历史最优评价值,同时记当前位置为该粒子历史最优位置,更新;
寻找当前粒子群内最优解,更新;
如果t=MaxIter,则群体最优解对应的粒子结果即是最优的功率平衡调度运营数据;
第四步绘制运行图:根据最优解功率平衡调度运营数据,绘制牵引功率平衡运行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99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