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0141.5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5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忠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65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玉米芯 栽培 猴头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猴头菇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色、香、味均属上乘,是食用价值极高的食用菌类。据分析,每100克干猴头菇中含蛋白质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粗纤维6.4克,同时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另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所必需的。猴头菇中含有糖肽、蛋白多糖等,这些成分可促进溶血素生成,可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
玉米芯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据有关分析,玉米秸芯中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和0.5-1%的脂肪,是一种生产食用菌的重要原料。目前生产上,利用玉米芯栽培食用菌主要存在出菌不齐,产量低,生产周期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生产上利用玉米芯栽培猴头菇存在出菌不齐,产量低,生产周期长等缺点,提供一种操作方法简便、投资少,并能提高猴头菇产量、品质的的玉米芯栽培猴头菇的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配制培养基。其配方是:玉米芯78%,麸皮20%,石膏1%,磷肥0.5%,石灰0.5%。配制基料时要注意三点,第一是配方中麸皮的添加量不能超过20%,否则会出现光头菇现象。第二是石灰的添加量不能超过0.5%,否则会不发菌或发菌慢第三点是严禁使用多菌灵,猴头菇对多菌灵极敏感,极易导致不发菌,甚至菌袋成批报废。
2、堆沤发酵。将配制好的培养料与辅料混合磷肥溶于水中,按料水1∶1.8拌匀建堆发酵,为使培养料通气透风,每隔30厘米打一个通气孔,然后在料堆上盖草帘或遮阳网,防止料面晒干。注意不要覆盖薄膜,若料堆不透气,极易造成料堆腐烂发臭。
测料堆深25厘米处的温度达60℃以上时,开始计时,堆沤7-8小时后,翻堆再测温60℃以上再堆沤8小时,即可装袋。
3、装袋、杀菌。选用18厘米×35厘米的折角乙烯袋,每袋可装湿料540克,装完后盖上无棉盖体放入灭菌锅10小时,保持温度100℃,取出再闷一夜,冷却后放入接种箱,无菌接入原种(原种可向供应商购买)。
4、出菇期管理。将发满菌的袋子一正一反横排于大棚内,如按同一方向排,由于猴头菇体型大容易粘接影响菇形。然后拨去无棉盖子,往大棚内空间喷水,注意不能将水喷到菌袋内。
5、控制温、湿度。合理控制温湿度是出菇期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若气温超过23℃,子实体发育缓慢,且极易形成畸形菇或不长刺毛;如果超过26℃,菇体萎缩腐烂。若温度适宜,湿度保持在85%-95%,大约15-20天即可采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按1000袋配料,玉米芯800公斤,麸皮200公斤,石膏10公斤,磷肥5公斤,石灰5公斤。
8月份堆料发酵,培养料与辅料混合均匀,按料水1∶1.8拌匀建堆发酵,每隔30厘米打一个通气孔,然后在料堆上盖草帘或遮阳网。当料温达60℃以上时,堆沤7-8小时后,翻堆,保持料温60℃以上再堆沤8小时,即可装袋。装袋选用乙烯袋,每袋可装湿料0.7公斤。在灭菌锅处理10小时,保持温度100℃,冷却后接入原种。移入大棚期管理。控制棚内温度18-20℃、湿度保持在85%-95%,15天即可采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忠,未经刘明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01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