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杨桐切枝保鲜预处理母液生产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1120.5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赖齐贤;郭巧会;郑云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02 | 分类号: | A01N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杨桐切枝 保鲜 预处理 母液 生产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桐(Cleyera japonica Thunb.)带叶枝条切下后进行预处理的保鲜母液的生产方法及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日本由于插花、祭祀及日常生活等活动的需要,每年都要消费大量的杨桐切枝,而且需求越来越大。每年切叶、切枝消费达3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左右,我国年均出口约占日本国一年总需求量的65 %,因此,杨桐切枝在日本消费市场广阔,我国利用杨桐生产可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因杨桐枝条剪取均系当年生枝条,一般采后1-2 d,叶子开始枯萎、黄化及脱落,从我国山地采剪、整理,办出口手续后再运输到日本,时间长,因此,延长杨桐切枝的保鲜期,就成为杨桐产品出口创汇的关键。浙江凭借天然的气候优势,已成为杨桐出口的大省之一,但现今杨桐保鲜液的研究很少,且实际生产中多沿用清水进行预处理,因此研发出应用于杨桐保鲜的预处理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经检索,有关杨桐切枝的保鲜文献现只有1998年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野生杨桐枝条保鲜技术研究简报》的一篇报道,该文中指出分别用吲哚丁酸、ABT生根粉、α-萘乙酸、2, 4- D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采后储运前的处理液,24 h处理后则吲哚丁酸200 mg/kg处理效果最佳,能延长杨桐保鲜寿命达35 d。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杨桐切枝保鲜预处理母液生产方法及应用技术。
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杨桐切枝保鲜预处理母液生产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备料:由市售获得80-320重量份蔗糖、0.08-0.32重量份抗坏血酸、0.16-0.20重量份乙酰水杨酸、0.08-0.12重量份噻苯隆和4000重量份水;
(2)噻苯隆溶液的制备:用浓度为0.1 mol/L的NaOH溶液缓慢加入在0.08-0.12重量份噻苯隆中至全溶即止,再用浓度为0.1 mol/L HCL调节pH值为7,制成噻苯隆溶液;
(3)混合成杨桐切枝保鲜预处理母液:将步骤(2)用0.08-0.12重量份噻苯隆制成的噻苯隆溶液、80-320重量份蔗糖、0.08-0.32重量份抗坏血酸、0.16-0.20重量份乙酰水杨酸和4000重量份水加入于混合缸中搅拌均匀,桶装即成。
用上述杨桐切枝保鲜预处理母液生产方法制得的母液的应用按下列步骤进行:
(1)母液的稀释:用母液与稀释水之重量比为1:4的比例稀释成杨桐切枝保鲜预处理液;
(2)浸枝:在采集到的众杨桐枝条的下端逐步进行斜切处理后,分别捆成束,杨桐切枝束的众切口浸于上述的预处理液中24 h;
(3)杨桐切枝束众切口的液棉包裹:将浸24 h后取出的杨桐,用浸润有杨桐切枝保鲜预处理液的脱脂棉,逐束包裹杨桐切枝束的众切口后,送至冷库低温储运,完成了杨桐切枝保鲜的预处理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大宗出口日本的杨桐切枝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保鲜预处理母液,比用清水和用200 mg/kg吲哚丁酸保鲜液处理分别延长14天和10天的保鲜期,还比吲哚丁酸节省一半的成本,为解决储运期长的杨桐切枝保鲜难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以母液为成品,临时用临时稀释,降低储运与包装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先将各原料及其重量份配比按9项实施例列于表(1)。
实施例1(对照表(1)中实施例1的原料及重量分配比值):先将0.08份噻苯隆粉剂用浓度为0.1 mol/L NaOH至全溶,再用浓度为0.1 mol/L HCL调节pH为7(因NaOH与HCL浓度小、用量少,其重量可忽略不计),配制成噻苯隆溶液,再与80份蔗糖、0.08份抗坏血酸、0.16份乙酰水杨酸和4000份工业用水搅拌混匀,桶装即成。为节省成本,以上原料中蔗糖可用食品级,其它用工业纯,尽量少用分析纯。其余实施例2-9,均可对照表中相应实施例的原料及其重量份配比值,与实施例1相同方法制成。其中以实施例4优选。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1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角开门的电梯布置结构
- 下一篇:微电子封装及其散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