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屏幕操作的识别方法以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1628.5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4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子杰;尤焙麟;江峻廷;林思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幕 操作 识别 方法 以及 电子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操作识别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跨屏幕操作的识别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不论在移动电子装置,或者是家用电子装置上,触控技术为常见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并且通过触控的用户接口可对电子装置进行操作。例如,利用触控接口操作笔记本电脑,或者是桌上型电脑。在操作以触控为用户界面的电子装置时,通常是利用手指点选屏幕上所显示的图标,以进行图标所对应的执行指令。若是在屏幕中欲移动一对象,则利用手指持续触碰此对象所对应屏幕中的位置,接着拖行至目标位置,以完成移动对象的动作。
然而,若欲拖行对象于多屏幕的系统中。例如,拖行对象于多屏幕组成的电视墙。当要进行对对象的跨屏幕的拖行时,拖行的路径会经过屏幕的边缘。此时,由于一般屏幕的边缘无法对触碰进行反应,因此当对象被拖行至屏幕边缘时,会因为屏幕的边缘无法侦测到用户在执行拖曳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屏幕操作的识别方法,用以识别用户所进行的跨屏幕触碰操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可识别并且执行用户的跨屏幕触碰操作。
本发明提出一种跨屏幕操作的识别方法,用于具有一第一触控屏幕与一第二触控屏幕的一电子装置,其中第一触控屏幕的一第一边缘邻接第二触控屏幕的一第二边缘。上述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通过第一触控屏幕侦测一第一触碰,并判断第一触碰是否持续存在。第二,当第一触碰在接近第一边缘处消失时,在一特定时间内持续发出一虚拟信号至电子装置的一操作系统。第三,判断是否在特定时间内由第二触控屏幕侦测到接近第二边缘的一第二触碰。第四,若是,则停止发出虚拟信号,并将对应第二触碰的一触碰信号发送至操作系统。第五,由操作系统判定产生跨越第一触控屏幕与第二触控屏幕的一跨屏幕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跨屏幕操作的识别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当最后一次侦测到的第一触碰的一位置与第一边缘的最短距离小于一第一默认值时,判定第一触碰在接近第一边缘处消失。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操作系统、一第一触控屏幕、一第二触控屏幕以及一多屏幕控制模块。第一触控屏幕具有一第一边缘。第二触控屏幕具有一第二边缘,并且第二边缘与第一边缘邻接。多屏幕控制模块连接第一触控屏幕、第二触控屏幕与操作系统。其中,当第一触控屏幕持续侦测到一第一触碰,多屏幕控制模块在判定第一触碰在接近第一边缘处消失时,于一特定时间内持续发出一虚拟信号至操作系统,并且在第二触控屏幕于特定时间内侦测到接近第二边缘的一第二触碰时,多屏幕控制模块停止发出虚拟信号,并将对应第二触碰的一触碰信号发送至操作系统,以由操作系统判定产生跨越第一触控屏幕与第二触控屏幕的一跨屏幕操作。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跨屏幕操作的识别方法及利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利用传送虚拟信号让操作系统能有效地识别用户的跨屏幕操作,而不需要在电子装置上额外安装软件或是修改操作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跨屏幕操作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跨屏幕操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第一触控屏幕
120:第二触控屏幕
130:多屏幕控制模块
140:操作系统
S210~S260:步骤
123:特定区域
FEG:第一边缘
SEG:第二边缘
FP:第一默认值
SP:第二默认值
FGR:手指
431:控制单元
433、533:驱动程序
535:第一屏幕控制单元
537:第二屏幕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通过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用刷及刷式加工装置
- 下一篇:焊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