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视交互系统及交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2374.9 | 申请日: | 201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宇;毕可骏;孟庆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266 | 分类号: | H04N21/266;H04N21/472;G06K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视 交互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电视交互系统及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视已有的交互模式主要表现在诸如Android手机、平板电脑与电视的多屏互动上,这样的交互模式让各种多媒体终端之间可实现音视频和图片资源的无线传输与共享,并在安装特定软件后使用手机对电视进行简单操控。而一些更为先进的智能互联网电视采用的人机交互方式,不止有多屏互动,还拥有语音识别等真正自然的人机交互功能,可以通过语音搜索选择节目、完成有人机对话——对诗、读报、读杂志和智能家居等功能。这些交互模式完成了电视机与人之间的语音互动,但是在用户体验上仍然略显生硬。在这种情势下,能够设计出一种更加新颖、自然、体贴的交互模式系统,必将成为智能电视的新的亮点。
以现有的电视交互系统为例,目前较为先进的电视交互系统在多屏互动的基础上增加语音识别功能,这样的交互方式可以实现通过语音完成对电视的一些基本控制操作,做到了基本的人机对话。这样的方式虽然较为直观,但是在用户体验上略显生硬,主要体现于:首先,用户需要主动地和电视进行交流,而不能由电视主动地理解用户的想法;其次,语音互动的干扰源较多,很容易造成系统的误操作。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开发人员们也提供了一些更加新颖、自然、体贴的交互方法,如专利号为201010566869的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互动电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电视主动地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识别用户的面部表情及心情,并根据用户的心情来调整电视的图像模式和声音模式,达到一种电视和用户互动的效果,从而让电视更加人性化,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但是经过分析,上诉方法只针对用户的心情对电视机进行了较为简单的控制:调整了电视的图像模式和声音模式,而没有更深一步的用户体验。这样的系统十分单薄,没有任何形式的资源推送,它不能够根据用户的心情为用户推荐合适的资源,而作为电视,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用户呈现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从这一方面来看,上述专利在交互的人性化方面仍然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在已有的交互方式上进行升级改进,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实现更加完美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智能电视交互系统及交互方法,能够让电视机理解用户的心情,根据用户的情绪推荐相应的资源内容,解决传统技术中的交互方式在人性化方面仍然不够完善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电视交互系统,包括:智能电视终端、云服务器及媒体服务端;所述智能电视终端包括信息采集模块、EPG模块、显示模块;所述媒体服务端包括数据库模块、事务管理模块、内容分发服务引擎模块;所述云服务器包括表情识别模块、手势识别模块;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对用户的表情信息以及手势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后传递给表情识别模块和手势识别模块;
所述表情识别模块用于对人脸表情信息进行检测并判断出表情类别,将判断结果传送至事务管理模块;
所述手势识别模块用于对人的手势信息进行解析,将解析结果传送至事务管理模块;
所述事务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数据库模块中的资源,接收来自表情识别模块和手势识别模块的信息并且与相应资源进行关联,将关联好的资源信息推送至EPG模块;
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存放各类音视频、图片资源;
所述EPG模块用于根据事务管理模块推送的资源信息生产EPG,供用户选择;
所述内容分发服务引擎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资源信息,将相应资源内容分发至智能电视终端;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呈现用户选择的相应资源内容。
进一步,所述管理数据库模块中的资源,包括:进行资源的录入、删除、审核、发布、分类、排序操作。
进一步,所述表情识别模块包括人脸检测模块、特征提取模块、表情分类模块;
所述人脸检测模块用于获取人脸样本的纹理模型和形状模型,利用主要成份分析建立AAM模型,并将该模型的AAM应用到人脸特征点进行定位;
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对人脸表情进行特征提取;
所述表情分类模块用于对提取的特征表情进行分类。
智能电视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智能电视终端的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人脸表情信息与手势信息,编码后传送至云服务器;
b.云服务器的表情识别模块与手势识别模块进行表情和手势信息的解析;
c.云服务器将解析后的结果传送至媒体服务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2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