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2417.3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换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2 | 分类号: | B60K17/12;B60K6/5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电子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车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和ESP模块;其中,所述ESP模块通过整车CAN总线控制连接所述整车系统和动力控制系统;所述动力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后驱电机控制器TM、电机控制器MCU和变速箱控制单元TCU,其用于与整车系统交互并采集整车系统的状态信息,并经过判断处理后,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整车系统工作;所述整车系统包括后驱电机、高压电池、ISG电机、发动机和变速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后驱电机控制器TM、电机控制器MCU和变速箱控制单元TCU均连接至整车CAN总线,所述发动机管理系统EMS控制连接发动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连接高压电池,所述后驱电机控制器TM控制连接后驱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MCU控制连接ISG电机,所述变速箱控制单元TCU控制连接变速箱。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控制系统还包括整车管理系统VMS,其通过整车CAN总线连接至ESP模块和整车系统。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整车前轴,所述ISG电机与发动机同轴相连,所述后驱电机安装在整车后轴上,所述ISG电机与后驱电机分别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与高压电池相连。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1)动力控制系统检测并获得混动工作模式信号、档位信号、加速踏板位置信号、制动踏板位置信号、前后轴实际输出扭矩信号、制动压力信号以及整车系统反馈的方向盘转向角度信号、轮速信号、横摆角速度信号、侧向加速度信号;
(2)动力控制系统将上述信号发送至ESP模块;
(3)ESP模块接收上述信号并进行综合判断处理;
(4)ESP模块判断处理得到前、后轴输出扭矩限制值、增降扭请求信号、四驱模式禁止、四驱模式请求、再生制动模式请求、再生制动模式禁止信号;
(5)ESP模块发送步骤(4)中所述信号至动力控制系统;
(6)动力控制系统接受步骤(4)中所述信号,并在扭矩限制值范围内为车辆分配扭矩,并根据要求实现增扭、降扭和驱动模式的切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的驱动模式包括纯电动模式、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该并联模式包括前驱ISG混动模式和四轮驱动模式;并采用如下控制方法:
(a)当在纯电动模式时:前驱断开,高压电池通过逆变器为后驱电机提供动力,后驱电机驱动车辆;
(b)当在串联模式时:前驱离合器断开,ISG电机作为发电机使用,其发出的电能和高压电池的电能耦合后为后驱电机提供动力;
(c)在并联模式的ISG前驱混动模式时:后驱电机断开,高压电池为ISG提供动力,由发动机和ISG电机共同为车辆提供驱动力;
(d)在并联模式的四轮驱动模式时:高压电池通过逆变器分别为后驱电机和ISG电机提供动力,驱动力由发动机、ISG电机、后驱电机共同提供。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b)两种情况下,当整车出现再生制动时,能量的回收由后驱电机实现;在(c)情况下,当整车出现再生制动时,由ISG电机回收能量;在(d)情况下,当整车出现再生制动时,后驱电机和ISG电机都是作为发电机使用,共同回收制动能量。
8.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机动车电子四驱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机动车进行速度值预设,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转速值预设,当车辆高速行驶时采用前驱ISG混动模式,此时后驱离合器断开;当车辆中低速行驶时采用后驱纯电动或串联模式;当发动机转速反应整车在急加速、低速爬坡、低附着路面下行驶时,采用四驱工作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24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心连杆压纱板机构
- 下一篇:微藻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