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光泽挤出级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22627.2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K13/04;C08K7/14;B29B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泽 挤出 级玻纤 增强 尼龙 66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66材料本身因其具有高强度、高耐热、高耐疲劳、耐化学药品和耐油性突出等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制造业。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复合改性进一步提高尼龙66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段。其中玻璃纤维因其高强度、耐候、耐热、绝缘性好、价格低廉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与增强尼龙66材料,得到大力推广,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玻璃纤维在改善尼龙66材料的性能的同时往往会带来玻璃纤维外露的问题,严重影响制品的表观质量。另一方面,一般聚合方法得到的尼龙66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约在两万以下,相对黏度较低2.3~2.6,熔融指数较大,熔体强度低,难以通过挤出成型,大多通过注塑成型,极大的限制了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光泽的挤出级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原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尼龙66复合材料,该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尼龙66 100份,
玻璃纤维 10-80份,
无机填料 0-40份,
相容剂 0-30份,
偶联剂 0.5-5份,
扩链剂 0.3-5份,
抗氧剂 0.2-1份,
润滑剂 0-3份。
所述的尼龙66为聚己二酸己二胺。
所述的玻璃纤维的直径为6-18μm。
所述的无机填料选自滑石粉、玻璃微珠、碳酸钙、硫酸钡、无水氯化钙、氧化镁、硫酸钙、硅灰石、云母粉或硅藻土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PP-g-GMA)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偶联剂选自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151)、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正钛酸四异丙酯或异丙基三异十八酰钛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扩链剂选自聚乙二醇环氧树脂、1,3-双噁唑啉苯、1,4-双噁唑啉苯、2,2′-双(2-噁唑啉)、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2.2-双(4.4-二甲基-5(4H)噁唑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或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润滑剂选自乙撑双脂肪酸酰胺(TAF)、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硅酮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一种上述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步骤(1)称取的100份尼龙66、0-40份无机填料、0-30份相容剂、0.5-5份偶联剂、0.3-5份扩链剂、0.2-1份抗氧剂和0-3份润滑剂放入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匀;
(3)将步骤(2)中混合均匀的物料和10-80份玻璃纤维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
所述的步骤(3)中玻璃纤维由侧喂料口加入。
所述的步骤(3)中自喂料口至挤出机模头的挤出温度分别是240-260℃,240-280℃,250-290℃,260-290℃,260-290℃,主机转速20-50赫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2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