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晶金属纤维的调幅变频脉冲电流退火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2689.3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4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剑飞;刘景顺;邢大伟;曹福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4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纤维 调幅 变频 脉冲 电流 退火 处理 装置 | ||
1.非晶金属纤维的调幅变频脉冲电流退火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方波信号产生电路(1)、分频电路(2)、选频电路(3)、MOS管开关电路(4)和调幅电路(5);方波信号产生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与分频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分频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与选频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选频电路(3)的信号输出端与MOS管开关电路(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MOS管开关电路(4)的信号输出端与调幅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金属纤维的调幅变频脉冲电流退火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方波信号产生电路(1)包括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直流电源V1、直流电源V2、交流电源V3、变压器T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
交流电源V3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原边绕组的一端,交流电源V3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1原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副边绕组的一端接地,变压器T1副边绕组的另一端和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信号负向输入端2号引脚连接,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信号正向输入端3号引脚和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信号输出端1号引脚、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1的正极和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正向电源供电端8号引脚连接;直流电源V1的负极接地,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负向电源供电端4号引脚与直流电源V2的正极连接,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信号输出端1号引脚为方波信号产生电路(1)的信号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晶金属纤维的调幅变频脉冲电流退火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频电路(2)包括分频器U3;分频器U3的脉冲信号输入端1号引脚与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信号输出端1号引脚连接,分频器U3的MR端2号引脚接地,分频器U3的2分频信号输出端12号引脚、4分频信号输出端11号引脚和8分频信号输出端9号引脚为分频电路(2)的信号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非晶金属纤维的调幅变频脉冲电流退火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选频电路(3)包括4通道的开关J2;分频器U3的脉冲信号输入端1号引脚与开关J2的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分频器U3的2分频信号输出端12号引脚与开关J2的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分频器U3的4分频信号输出端11号引脚与开关J2的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分频器U3的8分频信号输出端9号引脚与开关J2的第四开关一端连接,开关J2的第一开关的另一端、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第三开关的另一端和第四开关的另一端作为选频电路(3)的信号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非晶金属纤维的调幅变频脉冲电流退火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高增益宽电压比较放大器U2A,开关J2的第一开关的另一端、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第三开关的另一端和第四开关的另一端与高增益宽电压比较放大器U2A的信号正向输入端3号引脚连接,高增益宽电压比较放大器U2A的正向电源供电端8号引脚和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正向电源供电端8号引脚连接,高增益宽电压比较放大器U2A的负向电源供电端4号引脚和双极型迟滞比较器U1A的负向电源供电端4号引脚连接,高增益宽电压比较放大器U2A的信号负向输入端2号引脚与直流电源V2的负极连接,高增益宽电压比较放大器U2A的输出端与MOS管开关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非晶金属纤维的调幅变频脉冲电流退火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MOS管开关电路(4)包括功率MOS管Q1和功率MOS管Q2;高增益宽电压比较放大器U2A的信号输出端1号引脚和功率MOS管Q1的栅极与功率MOS管Q2栅极连接,功率MOS管Q1的漏极和功率MOS管Q2漏极为MOS管开关电路(4)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非晶金属纤维的调幅变频脉冲电流退火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调幅电路(5)包括直流电源V4、直流电源V5、万用表XMM1、万用表XMM2和可变电位器X;功率MOS管Q1的源极与直流电源V5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V5的负极接地,功率MOS管Q2的源极与直流电源V4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V4的负极与万用表XMM1的B端和可变电位器X的一端连接且接地,可变电位器X的另一端和万用表XMM1的A端与万用表XMM2的B端连接,功率MOS管Q1的漏极和功率MOS管Q2的漏极与万用表XMM2的A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26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