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测定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和角鲨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4907.7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张建书;刘红芝;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测定 植物油 植物 醇和 角鲨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测定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和角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甾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天然植物甾醇种类繁多,主要有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油、坚果和植物种子中,也存在于其他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中,不同植物种类甾醇含量不同,以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芝麻油和红花油中含量较高,日常摄入量中,来自谷类、蔬菜、水果的植物甾醇可占到总摄入量20%以上。人体不能自由合成植物甾醇,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植物甾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作为新型食品添加剂。植物甾醇的化学结构与胆甾醇类似,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还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等功能,已广泛用于食品、制药、保健品。角鲨烯(C30H50,二十二碳六烯酸)也是生物体内一种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油中,在血液中具有输送活性氧、活化机体细胞、抗氧化、消炎杀菌的等功能。
由于各种植物甾醇组分结构十分相似,如β-谷甾醇和豆甾醇、菜油甾醇的差别仅在于支链上相差一个双键和一个CH2基团,所以一般的化学方法很难对多种组分进行分离测定,尤其是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在一般的文献报道中均难以用高效液相法将二者完全分离。传统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红外光谱法定性鉴定、毛地黄皂甙法、比色法、薄层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不需要衍生化,并且测定条件较温和,样品性质不会被破坏,因此广泛用于植物甾醇的测定,但是由于植物甾醇各组分结构及其相似,且不皂化物中同时存在VE和角鲨烯等组分,选择适宜的色谱分离条件使各植物甾醇各组分达到完全分离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甾醇的难点和关键。角鲨烯含量测定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红外光谱分析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和角鲨烯的方法,既保证了植物甾醇各组分的有效分离,排除角鲨烯等对测定的干扰,还可将其一并检测出且不破坏组分的性质,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个优选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测定植物油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3种植物甾醇组分和一种角鲨烯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植物油进行皂化处理,并用有机溶剂提取皂化液中的不皂化物;
2)将所述不皂化物溶于有机溶剂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实现对植物油中豆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和角鲨烯的同时测定;
其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C18柱;流动相:乙腈与水体积比为90∶10~100∶0;紫外检测波长:205nm~210nm;进样量:10μL~20μL;流速:1.0~1.5mL/min;柱温:25℃~30℃。
更具体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unfire C18,规格4.6×250mm,填料5μm;流动相:乙腈与水体积比为90∶10的混合溶剂;紫外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流速:1.5mL/min;柱温:30℃。
其中,步骤1)中对植物油进行皂化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将植物油与碱溶液、醇及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在煮沸回流条件下反应45-60min,得到皂化液。
所述碱溶液可为浓度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所述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可为100g/L;所述植物油、碱溶液、醇、抗坏血酸溶液的配比为1~10g∶10mL∶30mL∶5mL。
在步骤1)中对皂化液进行提取时,所用的有机溶剂具体为乙醚或正己烷。
步骤2)中溶解不皂化物所用的有机溶剂具体可为乙醇。
本发明中所述植物油具体可为花生油。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同时实现植物油中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角鲨烯的有效分离。分离耗时约40min,色谱图中出峰顺序分别为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角鲨烯。
附图说明
图1为植物甾醇和角鲨烯高效液相法测定的样品的色谱图,其中,A指示为菜油甾醇峰,B指示为豆甾醇、C指示为β-谷甾醇、D指示为角鲨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49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