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多BANK访问模式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5095.8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谢少林;张星;杜学亮;刘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3/16 | 分类号: | G06F13/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bank 访问 模式 dram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DRAM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持多BANK访问模式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与DRAM访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内存是影响数字信号处理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其数据传输率的提升对提高处理器性能有积极作用。由于内存不能直接识别处理器的访存请求,内存控制器负责完成处理器对内存的控制操作,将该请求转换为内存能够识别的命令发送给内存,同时还要传输数据和控制内存的定时刷新。
一种常见的内存是DRAM,它具有存储密度高,价格低廉、带宽高等优点。一般DRAM内存颗粒包含4或8个BANK,DRAM访问控制装置控制DRAM读写时,首先要激活某一BANK的某一行,然后才能读写此行对应的列;通常DRAM访问控制装置只能保持一个BANK为打开状态,这样如果下次读写命令访问的BANK或行与当前打开的BANK或行不一致,就需要通过预充电关闭当前BANK,然后激活下次读写命令访问的行,这样会消耗大量的预充电和激活等待时间,使得DRAM访问控制装置效率降低。目前,也有设计多BANK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但其BANK管理方式太笨拙,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多BANK访问模式中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支持多BANK访问模式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包括用户模块、控制模块和数据通道模块,还包括BANK管理模块,该BANK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指令进行BANK是否冲突的判断,以使控制模块产生正确的命令信号和地址信号;并且,该BANK管理模块接收来自控制模块解析的BANK地址和行地址,向控制模块发送检测的冲突信息。
本发明的DRAM访问控制方法用于DRAM访问控制装置中,该DRAM访问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2和BANK管理模块12,且所述DRAM访问控制方法不断根据新来的地址与地址列表进行比较,得到新的冲突检测记录表和新的地址列表,根据冲突检测结果来直到控制模块的状态转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BANK管理模块实现了多BANK访问模式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其能够正确地对DRAM进行读写,支持同时打开多个BANK,提高了总线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户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的状态转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用户地址的地址解析图;
图5是本发明在多BANK访问模式下的访问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BANK管理模块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地址列表更新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DRAM访问控制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从图1中可见,该DRAM访问控制装置包括:用户模块1、控制模块2、数据通道模块3和BANK管理模块12。其中,控制模块2包括状态控制模块21和地址产生模块22。
其中,用户模块1用于从用户接口接收读写命令、地址及数据,从控制模块2接收控制状态位,从数据通道模块3接收读数据,并且,向用户接口发送读数据及FIFO满标志位,向控制模块2发送读写命令、地址以及FIFO空标志位,向数据通道模块3发送写数据。
控制模块2用于从用户模块接收读写命令、地址及FIFO空标志位,从配置端口接收DRAM配置信息,在初始化时配置模式寄存器及扩展模式寄存器;向用户模块1发送控制状态位,向数据通道模块3发送控制信息。
数据通道模块3用于数据的传递,从用户模块1接收写数据,从DRAM接收读数据,向用户模块1发送读数据,向DRAM发送写数据。
BANK管理模块12用于对用户指令进行BANK是否冲突的判断,以使控制模块2产生正确的命令信号和地址信号。BANK管理模块接收来自控制模块2解析的地址信息(包括BANK地址和行地址),向控制模块发送检测的冲突信息。
用户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应用操作安全认证方法及其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光导鼠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