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金属复合材料、制造散热部件的方法以及散热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5119.X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周三;织田卓哉;黑泽卓也;小泉祥治;泷泽秀一;小松丰;安泽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长野县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7/08;F28F21/02;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金属 复合材料 方法 散热 部件 以及 | ||
1.一种制造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
附着步骤,其中,以能够将碳材料粉碎的强度向所述碳材料和金属粉末施加机械冲击力,从而使所述碳材料附着至所述金属粉末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附着步骤之后,使所述金属粉末表面上的一部分金属升华,从而使所附着的碳材料暴露于所述金属粉末表面的一部分的升华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附着步骤之后,将除了已经附着有碳材料的所述金属粉末之外的粉末分级除去的分级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中,以能够将所述碳材料粉碎的圆周速度旋转所述碳材料和所述金属粉末,从而产生所述机械冲击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粉末为选自由铜、银、金、铝和铟构成的组中的金属粉末,或者为包含选自上述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合金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富勒烯和纳米金刚石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金属复合材料,包括:
金属粉末;以及
碳材料,其表面被活化从而具有亲水性,
其中所述碳材料附着在所述金属粉末上,并且所附着的碳材料暴露于所述金属粉末表面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复合材料,其中所述金属复合材料的表面由所述碳材料和所述金属粉末晶粒形成为凹凸形状,并且与在所述金属粉末与所述碳材料形成复合状态之前所述金属粉末的表面积相比,所述金属复合材料的表面积提高。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金属复合材料,其中所述金属粉末为选自由铜、银、金、铝和铟构成的组中的金属粉末,或者为包含选自上述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合金粉末。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金属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富勒烯和纳米金刚石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制造散热部件的方法,包括:
附着步骤,其中,以能够将碳材料粉碎的强度向所述碳材料和金属材料施加机械冲击力,从而形成金属复合材料,在该金属复合材料中,所述碳材料附着至所述金属粉末表面;以及
烧结步骤,其中,将所述金属复合材料设置在散热部件的表面或内部空间并且加热该散热部件,从而将所述金属复合材料附着在所述散热部件的表面或内壁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散热部件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附着步骤之后,使所述金属复合材料表面上的一部分金属升华,从而使所附着的碳材料暴露于所述金属复合材料表面的一部分的升华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散热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粉末为选自由铜、银、金、铝和铟构成的组中的金属粉末,或者为包含选自上述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合金粉末。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散热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富勒烯和纳米金刚石中的至少一种。
15.一种散热部件,包括:
附着在所述散热部件表面或内壁面上的金属复合材料,
其中所述金属复合材料具有金属粉末、以及其表面被活化从而具有亲水性的碳材料,所述碳材料附着在所述金属粉末上,并且所附着的碳材料暴露于所述金属粉末表面的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部件,其中所述金属复合材料的表面由所述碳材料和所述金属粉末晶粒形成为凹凸形状,并且与在所述金属粉末与所述碳材料形成复合状态之前所述金属粉末的表面积相比,所述金属复合材料的表面积提高。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散热部件,其中所述金属粉末为选自由铜、银、金、铝和铟构成的组中的金属粉末,或者为包含选自上述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合金粉末。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散热部件,其中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石墨、石墨烯、富勒烯和纳米金刚石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长野县,未经新光电气工业株式会社;长野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1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