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座的插入以及拔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5468.1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6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满;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领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629;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插入 以及 拔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的插入以及拔出方法。
背景技术
插座作为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其作为外部电器(用电设备)和电源(电力线,通常是火线和零线)连接的中间器件,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常用的插座具有两个插孔或者三个插孔,用以与具有两个电极的插头或者具有三个电极的插头相结合使用。
虽然经过多年的使用,整体上插座的安全性能不论是材料或是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也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没有被克服。例如,由于有些插座的安装的位置比较低,有时一些没有电力常识的人如小孩子,拿着铁丝等的导电材料插入到插孔中而造成触电事故。这是一直以来都没法解决的问题。
另外,由于插孔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在插头插入插座的瞬间,时常会伴有电火花现象,而在插头从插座拔出的瞬间,时常会伴有弧光现象。另外,在插座溅到水的情况下,会有插座短路而烧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以提供一种安全性更加高的插座的插入以及拔出方法为目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座的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是用于连接外部电器和电源的电气器件,所述插座具备:上盖,在所述上盖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插孔;多个插入部,由金属构成,从所述插座的插入方向看时,分别与多个所述插孔重叠;多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源的火线、零线或者接地线上;以及底座,固定有所述插入部以及所述连接部,所述插入方法具备:插入步骤,将所述外部电器的插头的多个插片分别插入到所述插入部中;以及导通步骤,仅在多个所述插片经由所述插孔而均插入到所述插入部之后,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连接部电性接触,从而使所述外部电器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插座中,插座的多个插入部自身已经与电源的火线、零线、或者接地线连接而未设置连接部,因此,在例如小孩子拿着铁丝等的导电片插入到插入部中时,会立即与电源导通而造成触电事故。另外,由于在外部电器的插头插入到插座之后立即导电,因而时常会伴有电火花现象。
与此相反,在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座的插入方法中,由于插座具备插入部和连接部,而且仅在多个插片经由插孔而均插入到插入部之后,插入部与连接部电性接触,从而使外部电器与电源电连接,因此,在外部电器的插头插入到插座之后没有立即导电,而是先使插入部与连接部电性接触,然后才导电,防止了电火花现象的产生,另外,即使在例如小孩子拿着铁丝等的导电材料插入到插入部的情况下,由于仅插入1个插片,因此,插座也不会导电,从而能够避免因误操作等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座的插入方法中,所述多个插入部为第1插入部以及第2插入部,所述多个连接部为第1连接部以及第2连接部,所述第1连接部包括第1中间片和第1连接片,所述第2连接部包括第2中间片和第2连接片,所述第1连接片连接于所述火线上,所述第2连接片连接于所述零线上,在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1中间片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1触点,在所述第1中间片和所述第1连接片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2触点,在所述第2插入部和所述第2中间片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3触点,在所述第2中间片和所述第2连接片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第4触点,在所述导通步骤中,分别使所述一对第1触点、所述一对第2触点、所述一对第3触点以及所述一对第4触点彼此电性接触。
在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座的插入方法中,在导通步骤中,一对第1触点和一对第2触点电性接触,从而使第1插入部经由第1中间片而电连接于第1连接片,一对第3触点和一对第4触点电性接触,从而使第2插入部经由第2中间片而电连接于第2连接片,因此,在外部电器的插头插入到插座之后没有立即导电,而是先使各对触点电性接触,然后才导电,防止了电火花现象的产生,另外,即使在例如小孩子拿着铁丝等的导电材料插入到插入部的情况下,由于仅插入1个插片,因此,仅使一对第1触点和一对第4触点(或者,一对第2触点和一对第3触点)电性接触,从而使第1插入部未电连接于第1连接片,使第2插入部未电连接于第2连接片,插座不会导电,从而能够避免因误操作等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领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领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