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磷酸基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5631.4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5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辰云;唐元昊;毕玉敬;王德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祝莲君;雷芳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磷酸 正极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磷酸基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电池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可移动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强烈,新能源的不断开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锂离子电池于上世纪80年代初商业化以来,因其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还可以代替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等非再生资源,在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风能电池储能、卫星及航天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应用,从而在保护环境、节约非再生性能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从锂离子电池出现到现在,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镍酸锂、镍钴酸锂、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等化合物及其改性复合物。
然而目前锂离子电池最成功的应用领域依然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数码产品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且其中绝大多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都是钴酸锂,目前市场占有率依然达80%以上。由于钴具有资源稀少和毒性等缺点,钴酸锂正极材料成本越来越高,对环境影响越来越大,而且钴酸锂的安全性较差,不能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其它正极材料,如镍酸锂、镍钴酸锂、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等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镍酸锂、镍钴酸锂、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镍钴铝酸锂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正在市场展开应用。
但是镍酸锂、镍钴酸锂、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镍钴铝酸锂材料都属于片层结构,晶格结构不稳定,易产生氧气,安全性较差,成本较高,严重影响实际化应用;锰酸锂可逆容量较低,实际只有110mAh/g左右,体积比容量更低,晶格中的锰离子在55℃以上容易溶解,导致晶体结构破坏,循环稳定性差,循环寿命较差;磷酸铁锂循环稳定性很好,安全性好,可逆容量较高,但是其电压平台较低,振实密度较低,导致体积和重量比容量较低,而且非常平坦的电压平台使其电池的电量监控较难。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替代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酸基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此复合材料做正极材料,石墨或钛酸锂材料做负极材料所组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磷酸基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晶粒以及包覆于晶粒外的碳层,其中所述的晶粒具有以下晶格结构:LiMn1-xFexPO4晶格结构和Li3V2(PO4)3晶格结构,式中,x=0.00-0.4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iMn1-xFexPO4晶格结构为橄榄石结构,而所述Li3V2(PO4)3为NASICON结构确定。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化学式为yLiMn1-xFexPO4·(1-y)Li3V2(PO4)3/C,其中,x=0.00-0.40,y=0.50-0.95,所述C为碳层。
在另一优选例中,y=0.55-0.90,较佳地,y=0.60-0.80;
在另一优选例中,x=0.05-0.35,较佳地,x=0.10-0.2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iMn1-xFexPO4或Li3V2(PO4)3的粒径为10nm-5000n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iMn1-xFexPO4或Li3V2(PO4)3的粒径为10nm-500nm。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正极,所述正极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正极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56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