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硒紫云英植物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6237.2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晨光;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A01G1/00;A23L1/29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云英 植物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硒植物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富含硒代蛋氨酸的紫云英植物材料以及此材料的获得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硒是人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硒蛋白P等多达23种功能蛋白的活性中心,具有抗癌、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尽我国约有72%的地区日硒摄入量显著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硒日摄入量,造成了严重的人体和动物健康问题。
硒总体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两大类:前者包括硒酸盐、亚硒酸盐等,无机硒对于人和动物来说吸收效果差,毒性风险大,使用不当极易造成硒中毒;后者主要是指与生物有机分子结合形态的硒,对人和动物来说有机硒吸收率高,毒性风险小,更适合补硒的要求。
有机硒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包括硒代蛋氨酸、硒代蛋氨酸,还包括在动植物中含量均很少的硒多糖、硒核酸等。而且,前两者在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硒代蛋氨酸进入机体后主要非特异性结合到蛋白体中,作为硒储存发挥长期长效的生物学功能,而硒代蛋氨酸则直接进入硒蛋白的合成代谢途径中,为硒生物学功发挥起直接作用作用(酵母有机硒的研究进展,陈敏、李锋,饲料研究,2010)。
目前,富硒产品及相关材料的开发已逐渐增多,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是均还没有涉及到定向培育富含特定硒形态的富硒材料。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硒的生产方法”(申请号:200810017759.5)公开了一种利用植物的生长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生产方法,其方法在于将植物的种子用无机盐亚硒酸钠溶液浸泡后再经过发芽、种植,通过植物的生长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然后经过处理便成有机硒产品。其品种限于常见的绿豆、豇豆、西红柿、黄瓜,这些品种对硒的积累有限且形态不明朗。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越年生黄芪属植物,是一种对硒蓄积性较高的植物。“紫云英研究进展”(林新坚,曹卫东等,草业科学,2011)指出紫云英吸收无机硒后大部分转化为有机态硒且主要以蛋白态硒,但是,目前对富硒紫云英的研究均以叶面喷施为主,而且,在喷施技术条件下紫云英蛋白态硒中的具体为何种硒代氨基酸尚不可知,也没有现有技术对紫云英进行硒代氨基酸形态的定向培育,即使其富集特定形态的硒代氨基酸,满足在动物硒存储或硒代谢的需求。
申请号为201010214992.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有机硒肥生产富硒紫云英嫩芽菜的方法,通过有机硒叶面肥对紫云英植株进行两次喷施以得到富硒紫云英,该技术得到的富硒紫云英的总硒含量为100-1100微克/千克,其形态未知。该技术的局限在于所得到的富硒紫云英硒含量有限,仅能满足于食用,无法用于食品、饲料添加等场合;而且,通过喷施的富硒紫云英中的硒形态尚未可知,可能有无机硒的残留,且其具体形态是利于硒的存储还是硒的代谢均不明了。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硒紫云英植物材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紫云英植物材料中硒持久性不长,易于在环境中被还原及利用率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硒紫云英植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材料中硒以硒代蛋氨酸形态存在,且以硒代蛋氨酸形态存在的硒在所述植物材料中的含量为5mg/kg~3000mg/kg,占总硒含量比例的80%以上。
优选的,所述植物材料中以硒代蛋氨酸形态存在的硒在所述植物材料中的含量为5mg/kg~20mg/kg,占总硒含量比例的80%以上。
优选的,所述植物材料中以硒代蛋氨酸形态存在的硒在所述植物材料中的含量为20mg/kg~2000mg/kg,占总硒含量比例的80%以上。
优选的,所述植物材料中以硒代蛋氨酸形态存在的硒在所述植物材料中的含量为50mg/kg~1000mg/kg,占总硒含量比例的80%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育所述的富硒紫云英植物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紫云英的生长过程中在紫云英生长介质中加入硒源,用硒源调节生长介质中硒含量为1~500mg/kg,并同时加入碱性物质将生长介质整体或局部环境pH值调节成7~8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所述硒源调选自亚硒酸钠、硒酸钠、硒代氨基酸、富硒酵母硒化卡拉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所述碱性物质选自熟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6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