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分离辣椒疫霉菌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6860.8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英;曹继芬;赵志坚;李向东;孙道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康珉 |
地址: | 650205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分离 辣椒 霉菌 方法 及其 专用 培养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植物病理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分离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的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背景技术
辣椒疫病是辣椒最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在辣椒的整个生育周期内都可发病,除危害辣椒的根、茎、枝、叶和果实外,还危害番茄、茄子、黄瓜、甜瓜等作物,常引起大面积死株,一般田块死株率为20%~30%,严重的达90%以上,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并在各种植区均有发生,高温、高湿地区尤其猖獗,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减产率严重的高达60%,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益和辣椒产业的发展。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属(Phytophthora)卵菌,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辣椒病害。表现为叶水渍斑、幼苗猝倒、根茎腐、冠腐、枝干、果实溃疡和腐烂等,植株受害部位产生边缘不明显的黑褐色水渍状病斑,可迅速引起病部的坏死和腐烂,潮湿时,病部尤其是叶背面产生疏松的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在对辣椒疫病的研究中,首先需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培养,现有技术采用病茎处理分离培养方法存在所用时间长,分离到的菌株率低(61.82%),且易受杂菌污染,费工费时等问题。研究出新的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是提高辣椒疫病基础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本领域急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人历经3年,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发明了一种快速分离辣椒病霉菌的方法及专用培养基,用于辣椒疫病的基础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辣椒疫霉菌的分离培养过程中分离率低、费工费时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简易、快捷,且分离率高的一种快速分离辣椒疫霉菌的方法及其对辣椒疫霉菌分离培养效率高的专用培养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快速分离辣椒疫霉菌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病样编号:分离前将采集辣椒植株上感染了辣椒疫病的病茎或病叶按不同采样的地点、品种进行编号;
(2)病样切取:将编号后的病茎,以病样的病部与健康部的交界处为中心,切取病健部分共长度为9~11cm的病样,并使病样中病部组织的长度和健康部组织的长度各占病样长度的1/2,用自来水清洗后晾干表面水分;
(3)病样消毒:将上述切取的病样用质量分数为75%酒精喷雾,再用质量分数为1%次氯酸钠液浸泡30秒,用无菌水清洗后晾干水分;
(4)专用培养基的配制
将蒸馏水1000ml、黑麦60g、蔗糖20g和琼脂18g混合制成基本培养基,将所述的基本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至40~50℃时,加入10mg的利福平和100mg剂型为70%五氯硝基苯粉剂,摇匀,即制成所述的专用培养基,然后倒入灭菌培养皿中备用;
(5)无菌操作室分离
将步骤(3)的病样在无菌操作台内进行剪取分离培养,先剪去该病茎的四周,再以病样的病部与健康部的交界处为中心,剪成长度为0.4~0.5cm的病茎块,并使每块病茎中病部组织的长度和健康部组织的长度各占病茎块长度的1/2,再用镊子将所剪的0.4~0.5cm病样接入步骤(4)配制的专用培养基中,每皿接入5块病样,放在20℃恒温箱中培养,3-5天后长出辣椒疫霉菌菌丝再进行转接纯化。
2、一种分离培养辣椒疫霉菌的专用培养基,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将蒸馏水1000ml、黑麦60g、蔗糖20g和琼脂18g混合制成基本培养基,将所述的基本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至40~50℃时,加入10mg的利福平和100mg剂型为70%五氯硝基苯粉剂,摇匀即制成所述的专用培养基。
本发明的原理及其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68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