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天然岩芯的保真转移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8462.X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佳飞;宋永臣;戴喻;李夺;张翔武;任铭杨;杨明军;刘卫国;刘瑜;王大勇;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5/10 | 分类号: | E21B25/1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水合物 天然 保真 转移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天然岩芯的保真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包括端盖、循环腔端盖、活塞、内管、外管、插板、O型密封圈,二个循环腔端盖、二个端盖与内管构成中空结构,内管中装入活塞和天然岩芯;左端盖与循环腔左端盖构成压力室,用于控压的高压氮气从左端盖压力气体入口进出;循环腔右端盖内有插板,控制中空结构的通断;同时,二个循环腔端盖和外管、内管之间构成循环控温控压腔体,用于保证天然岩芯试样的温度与压力的循环低温高压氮气从外管下部循环腔进口进入,经外管上部循环腔出口流出;外管的内壁设有温度压力传感装置接口,用于检测恒温控温控压腔体内流体的温度和压强;外管与循环腔端盖、循环腔端盖与端盖之间连接处采用O型密封圈对循环腔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真转移装置,其特征还在于,端盖、循环腔端盖、活塞、外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内管采用橡胶材料。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真转移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转移装置右端盖卸下,将插板移动至合适位置使循环腔右端盖中间圆孔封闭,向左端盖与循环腔左端盖形成的压力室中注入氮气,是活塞移动至中空结构右侧;
第二步,将钻头与循环腔右端盖连接好,用螺栓固定,同时向钻头压力室与左端盖与循环腔左端盖形成的压力室中注入高压氮气,是两侧压力均维持与岩芯采集处压力相同;同时,二个循环腔端盖、外管和内管之间构成控温控压流体腔,采用一个向控温控压流体腔提供循环流体的恒温流体浴槽连接循环流体进口和循环流体出口,打开恒温恒压浴槽,通入低温高压氮气,保证其压力与温度天然岩芯地下埋藏条件一致;外套内壁的温度压力传感装置检测氮气的温度与压力;
第四步,打开钻头与循环腔右端盖中的插板,使活塞与天然岩芯对接,同时增大并维持钻头端压力室压力,使活塞与天然岩芯平稳的移动到转移装置中,随后推动循环腔右端盖,封闭端盖中心圆孔,卸去钻头,连接保真夹持器;
第五步,对夹持器内部循环腔通入与转移装置中相同的循环低温高压氮气,并将夹持器内部注入高压氮气,压力与转移装置左端盖与循环腔左端盖形成的压力室中压力一致,并维持这一压力;
第六步,抽动插板,使循环腔右端盖中间圆孔打开,增大并维持转移装置左端盖与循环腔左端盖形成压力室内氮气压力,使岩芯平稳的移动如夹持器中,抽动夹持器中的插板,切断岩芯并封闭夹持器,卸去转移装置压力室压力,断开转移装置与夹持器的连接,并密封好夹持器;
第七步,对夹持器内天然岩芯进行运输与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84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