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垫条、玻璃和晶棒粘接的工装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8671.4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王禄宝;徐勇;袁志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7/04 | 分类号: | B28D7/04;B25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2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玻璃 晶棒粘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垫条、玻璃以及晶棒粘接过程中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到新型的用于垫条、玻璃和晶棒粘接的工装,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硅片生产过程中的必备装夹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和光伏行业的飞速发展,硅材料的加工技术和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各家公司线开方和切片的工艺大致相同,怎样才能在相同的工艺下取得更好效益,就需要关注细节,粘棒车间是连接开方和切片工序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粘棒工装又是影响粘棒质量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粘棒过程中,行业目前使用的粘棒支架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靠山面上的支撑为一个尼龙面,长时间的粘接后,上面会有胶水残留在上面,一方面影响粘接效果,另一方面不容易清洁。
2.靠山面长时间粘接后会出现变形,影响粘接效果。
3.靠山面下方的孔较小,挡住晶棒,导致两侧刮胶较难,影响粘接质量。
4.粘棒支架往往是一个整体。目前靠山面、底座和支撑垫条为一整体。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变形,影响粘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垫条、玻璃和晶棒粘接的工装;它可以提高粘棒质量,延长现有的粘棒工装的寿命。
一种新型的用于垫条、玻璃和晶棒粘接的工装,包括靠山面和底座,靠山面和底座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L”形的支架;靠山面的上部右侧设有若干个支撑块。
所述的支撑块的数目为15~17个。
所述的支撑块的材质为尼龙材料。
在所述的靠山面上部左侧设有一条加强筋。
所述的靠山面中间设有孔,孔是长方形孔,孔的长度≥510MM。
所述的长方形的孔的尺寸还可以为520~550mm(长度)*60~70mm(高度),距离靠山面底端10~13mm。
所述的靠山面下部设有两个上支撑螺丝和两个下支撑螺丝,两个上支撑螺丝在两个下支撑螺丝的正上方,两个上支撑螺丝设在支架中心线两侧,两个下支撑螺丝设在支架中心线两侧。
所述的靠山面和底座通过连接螺丝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靠山面和加强筋通过连接螺丝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底座下部上设有一支撑垫条,底座和支撑垫条通过连接螺丝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靠山面与所述的支撑块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一种新型的用于垫条、玻璃和晶棒粘接的工装,包括靠山面和底座,靠山面和底座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L”形的支架;靠山面的上部右侧设有若干个支撑块;所以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个或几个支撑块发生损坏或表面残留胶水无法处理,可方便更换,这样在支撑块上就可始终不留胶水。
由于在所述的靠山面上部左侧设有一条加强筋;所以能防止靠山面因长期使用而发生变形。
由于:所述的靠山面中间设有孔,孔是长方形孔,孔的长度≥510MM;而晶棒、粘棒玻璃和粘棒垫条的最大长度为510mm;所以这样的设计方便粘棒结束后更好的处理晶棒和粘棒玻璃直接残余的胶水。
由于:所述的靠山面下部设有两个上支撑螺丝和两个下支撑螺丝,两个上支撑螺丝在两个下支撑螺丝的正上方,两个上支撑螺丝设在支架中心线两侧,两个下支撑螺丝设在支架中心线两侧;所以:就能更好地控制粘棒玻璃和粘棒垫条的位置;依靠支撑块和两个上支撑螺丝和两个下支撑螺丝来调节晶棒、粘棒玻璃和粘棒垫条的位置,防止在正常操作后,三者位置发生错位,影响整体的粘接效果。
由于:所述的靠山面、所述的底座、支撑垫条都是独立的;所述的靠山面和所述的底座通过连接螺丝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的底座下部设有一支撑垫条,所述的底座和支撑垫条通过连接螺丝固定连接在一起;所以:就能防止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这样能够增加本发明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能有效地保证粘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没有安装支撑垫条时的主视图
图3是靠山面的主视图
图4是靠山面的左视图
图5是底座的主视图
图6是底座的左视图
图7是加强筋的主视图
图8是加强筋的左视图
图9是支撑垫条的主视图
图10是支撑垫条的左视图
图11是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86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