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缓冲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8807.1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谢海波;刘剑;杨华勇;张劲;左春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C23/86 | 分类号: | B66C23/8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缓冲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走机械液压系统中的缓冲系统,尤其涉及中小吨位液压汽车起重机回转机构上的一种回转缓冲回路。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整机的机动性,一般都有回转机构。对于汽车起重机,回转机构更是不可缺少。而汽车起重机回转时的负载惯性较大,起、制动频繁,工作条件恶劣,其液压系统要求工作可靠,尤其是回转在起动和制动时,不能有大的压力冲击。一般通过设置回转缓冲阀来防止过载。目前市面上中小吨位液压汽车起重机的回转缓冲阀一般采用双溢流阀并联在回转马达两端,在起、制动过程中,让封闭的高压油液通过溢流阀溢出一些,而且使得两个方向都起作用。缓冲阀有两种布置方案:溢流阀溢出的油液全部流出油箱;溢流阀溢出的油液进入回转马达低压一侧。前一种方案的缓冲阀通流能力较后一种要高,因而能够较好的吸收压力峰值,但是缓冲通流能力高本身意味着进入回转马达的流量可能会变化较大,如果起动以后的稳态下,回转负载发生波动使得缓冲阀时开时关,可能会引起回转马达流量时大时小,使速度不稳定。后一种方案则由于通流能力较弱,其流量波动较小,但仍然具有吸收压力冲击的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缓冲阀通流能力不足,吸收压力冲击效果不好等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缓冲回路,在降低回转系统起、制动压力冲击的同时,又能兼顾稳态下回转马达流量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在稳态下实现过载缓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缓冲溢流阀、缓冲切断滑阀、两个可调控制阻尼、缓冲阻尼塞以及两个整流单向阀;两个缓冲溢流阀均包含缓冲先导阀、缓冲主阀和级间阻尼孔;其中:
第一缓冲溢流阀的进油口A2和回转马达第一工作油口A相通,第二缓冲溢流的进油口B2和回转马达第二工作油口B相通;第一缓冲溢流阀内的缓冲主阀的出油口A5和缓冲切断滑阀的第一进油口A4相通,第二缓冲溢流阀内的缓冲主阀的出油口B5和缓冲切断滑阀的第二进油口B4相通;缓冲切断滑阀的两个出油口在油腔2A内相通,缓冲切断滑阀的油腔2A和回油口T之间安装缓冲阻尼塞,回油口T通往油箱;第一缓冲溢流阀内缓冲先导阀的出口和第二缓冲溢流阀内缓冲先导阀的出口在油腔1A内相通;第一整流单向阀和第二整流单向阀的进油口也在油腔1A内相通;第一整流单向阀的出油口A3和回转马达第一工作油口A相通,第二整流单向阀的出油口B3和回转马达第二工作油口B相通;第一可调控制阻尼一端接第一控制油口a,另一端通往缓冲切断滑阀第一控制腔3A,第二可调控制阻尼一端接第二控制油口b,另一端通往缓冲切断滑阀第二控制腔3B。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回转起、制动时,先导操纵压力通过可调控制阻尼作用在缓冲切断滑阀控制腔,使得缓冲切断滑阀需要一定的关闭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缓冲主油路保持畅通且通往油箱,其通流能力强,能够很好的削减起、制动压力峰值,使起、制动过程比较平缓。而回转动作趋于稳定后,缓冲切断滑阀已经完全关闭,缓冲主油路不再起作用,此时若负载压力波动或者过载,则通过缓冲先导油路的通流来吸收压力峰值。因为缓冲先导油路通流能力相对弱一些,故此时可以使缓冲阀既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又能使得回转马达流量不至于损失过大或者波动很大。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回转缓冲回路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级间阻尼孔,2、缓冲主阀,3、缓冲先导阀,4、可调控制阻尼,5、整流单向阀,6、缓冲切断滑阀,7、缓冲阻尼塞,A、B为回转马达的两个工作油口,A1、B1为液控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A2、B2为缓冲溢流阀的两个进油口,A3、B3为整流单向阀的两个出油口,A4,B4为缓冲切断滑阀的两个进油口,A5、B5为缓冲主阀的两个出油口,T口通往油箱,a、b口为缓冲切断滑阀的两个控制油口,1A、2A为油腔,3A、3B为控制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缓冲溢流阀PR1、PR2、缓冲切断滑阀6、两个可调控制阻尼4、缓冲阻尼塞7以及两个整流单向阀5;两个缓冲溢流阀PR1、PR2均包含缓冲先导阀3、缓冲主阀2和级间阻尼孔1;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8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6C 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绞车或滑车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
B66C23-00 起重机,主要由一根梁、臂架或起悬臂作用的三角构架组成,并且安装成能在垂直或水平平面内作移动或摆动,或者两种运动一起进行,如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B66C23-02 . 悬臂安装成只可用来回转而不能调节且不能变幅的
B66C23-04 . 在作业中悬臂的有效长度可变化的,如径向位置可变的,可伸展的
B66C23-06 . 悬臂安装成可变幅的或俯仰运动的
B66C23-16 . 悬臂支承于立柱上的,如支承在下端安装成可回转的塔架上
B66C23-18 . 专门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殊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