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连续捕鼠箱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8944.5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志宽 |
主分类号: | A01M23/16 | 分类号: | A01M23/16;A01M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701 ***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连续 捕鼠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鼠箱,尤其是一种无须人看管、能连续捕鼠的自动连续捕鼠箱。
背景技术:公知的捕鼠器多种多样,但均在捕鼠过程中使老鼠受惊而使老鼠施放报警物质或讯号,使后来的老鼠不再上当,而且每次只能捕到一只老鼠就必须取出处理,没有自动连续捕鼠的功能。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连续捕鼠的捕鼠箱,老鼠进入后使老鼠转移到别处去,不影响后来的老鼠继续进入捕箱。形成老鼠入箱→转移→再入箱→再转移的过程,而且捕到的都是活鼠,可以被利用,无须人看管。
现结合附图,把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说明如下:在诱捕箱(1)内的偏上位置设置跷跷板(2),在跷跷板(2)的上方设置上跷跷板(4),在靠近跷跷板(2)的里端(b端)设置诱饵箱(6),在跷跷板(2)和上跷跷板(4)之间各有电触点(7),在诱饵箱的下方,跷跷板(2)的b端下方设有一钩扣(10),钩扣的端部连接一铁片(12),在铁片后是电磁铁(11),电触点(7)与电池(9)和电磁铁(11)组成电路,在诱捕箱(1)的后方设置转移通道(14),转移通道(14)将诱捕箱(1)和鼠箱(12)相连通。
采用这样的结构,当老鼠进入诱捕箱欲取食的时候,踩下上跷跷板使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铁片把钩扣拉开,由于老鼠的自身重量使跷跷板失去平衡而顺时针方向转动,使老鼠跌入诱捕箱内。而跷跷板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为后来继续捕鼠作准备。 跷跷板还把诱捕箱的上方封住,老鼠不能从上方出去,只能通过转移通道转移到鼠箱内,从而实现诱鼠入箱→转移→再诱捕→再转移的工作过程,不但能捕到活鼠供养蛇场等利用,可每过几天看一次取鼠即可。
附图说明:附图中,图1是自动连续捕鼠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移通道中的单向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诱捕箱,2是跷跷板,3是摆角控制板,4是上跷跷板,5是跷跷板支点,6是诱饵箱,7是电触点,8是吊杆,9是电池,10是钩扣,11是电磁铁,12是铁片,13是鼠箱,14是转移通道,15是单向门,16是门轴,17是单向门块,18是门孔。
具体实施方式:在诱捕箱(1)内设置跷跷板(2),在跷跷板(2)的上面设置上跷跷(4),在靠跷跷板(2)的b端设置诱饵箱(6),在两跷跷板间各设置电触点(7),在诱饵箱(6)的下方,跷跷板(2)b端的下方设有一钩扣(10),钩扣(10)后部连接一铁片(12),铁片后是电磁铁(11),诱捕箱(1)的后方设置转移通道(14),转移通道将诱捕箱(1)和鼠箱(13)相连通,转移通道内有多道单向门(15),单向门上有门孔(18),单向门块(17)通过门轴(16)连在转移通道上方,单向门使老鼠只能进去,不能返回,摆角控制片(3)使跷跷板(2)只能转过40°至50°,不摆过头。跷跷板的支点(5)使老鼠从门A沿跷跷板a端向c端靠近时,跷跷板作顺时针方向转动,使老鼠跌入诱捕箱内,当老鼠跌入诱捕箱后,两跷跷板的右端向上运动,左端向下运动,跷跷板恢复到原来位置——即a端着地,b端被钩扣(10)扣住,右端的两电触点离开。转移通道和鼠箱可置诱捕箱后面,使老鼠向后转移,也可置捕箱的上方或侧面,使老鼠转移到上方或侧面,不论向哪一方向转移,均应使 鼠箱离开诱捕箱一定距离,不影响后来的老鼠继续进入诱捕箱。自动连续捕鼠箱是这样工作的:当老鼠闻到诱捕箱内诱饵的香味后从门A进入诱捕箱,当老鼠来到上跷跷板中部时,两跷跷板均不动,但当老鼠向诱饵箱靠近取食时,上跷跷板的c端由于老鼠的重力作用向下摆动,使电触点把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铁片把钩扣向后拉开,使钩扣脱开跷跷板,老鼠的重力作用使跷跷板作顺时针方向转动,使老鼠从跷跷板上跌入诱捕箱内,老鼠跌入箱内后,跷跷板b端向上运动,a端向下运动,b端向上运动时把钩扣推开,跷跷板b端把钩扣(10)推开向上运动后,由于吊杆(8)的弹性作用使钩扣(10)重新把跷跷板b端托住,跷跷板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而且跷跷板还同时把老鼠关在诱捕箱的底部,不能从上面出来,只能从转移通道出去,最后进入鼠箱。诱捕箱的工作过程为:老鼠入箱→电触点接通电路→电磁铁工作→钩扣脱开→跷跷板顺时针方向转动→老鼠跌入箱内→跷跷板转回,钩扣重新把跷跷板托住→老鼠进入转移通道→鼠箱,完成上述工作过程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第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第二个工作循环随即开始,这样,周而复始,可连续不断地诱捕,转移,再诱捕,再转移,反复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志宽,未经黄志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8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贡菊茶
- 下一篇: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精度和定位服务可用性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