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0469.5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9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贾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4 | 分类号: | H04M1/24;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音频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方法及音频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现代化移动终端大规模生产中,为了保证产品的音频性能,音频测试是生产测试中必须的环节。其中,移动终端大规模生产中的音频测试的主要测试目的为制成质量。其中,音频测试包括检测主板的贴片质量以及检测各个部件的组装质量。
传统的移动终端大规模生产音频测的方法包括以下四种:
(1)终端语音回环的人工主观测试。通过终端软件模拟用户使用通路。这种测试方法缺点在于准确性和稳定性差。由于人为的测试是主观判断,而判断本身没有固定的标准,因此测试的标准可能因人而异。并且,人为的测试稳定性差,长时间的机械动作带来的疲劳感,换班的人员轮换均会导致测试的不稳定。
(2)信令呼叫模式下的语音通路测试。通过终端综合测试仪建立信令呼叫,模拟实网下的通话,并由音频发生器和音频分析仪来实现音频测试。这种测试方法的缺点在于测试仪器较多且测试的通路也较为复杂,导致测试时间也比较长测试成本高。
(3)终端音频通路录音或放音测试。通过终端软件实现每个音频通路独立的录音或者放音,并通过音频测试设备实现音频的自动化测试。这种测试方法的缺点在于拆分了通路使得通路数量成倍增加,从而增加了测试成本,不能进行实时测试。
(4)带延迟的终端语音回环测试。通过终端软件建立用户使用的语言通路,并为音频测试的实现,将通路加以一定延迟。这种测试方法的缺点在于加入了延迟,增加了测试时间,增加了测试成本,不能进行实时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方法,该音频测试方法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立体声耳机输出通路和麦克风输入通路的测试。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音频测试装置通过扬声器将测试音频信号转换为测试声波并向移动终端播放;所述音频测试装置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测试声波生成的音频信号;以及所述音频测试装置根据所述音频信号和所述测试音频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频通路进行测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方法,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立体声耳机输出通路和麦克风输入通路的测试,并且采用声电信号交叉回环的方法,实时进行音频回环扫频,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延迟,缩短了测试时间,降低了测试成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系统,包括:音频测试装置和扬声器,所述音频测试装置用于生成测试音频信号并将所述测试音频信号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并根据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和所述测试音频信号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频通路进行测试;所述扬声器用于接收所述测试音频信号,并将测试音频信号转换为测试声波并向移动终端播放,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测试声波生成所述音频信号并将所述音频信号发送至所述音频测试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立体声耳机输出通路和麦克风输入通路的测试,并且采用声电信号交叉回环的方法,实时进行音频回环扫频,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延迟,缩短了测试时间,降低了测试成本。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音频测试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04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电子零件用胶带结构
- 下一篇:手动松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