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低膨胀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0939.8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舒剑风;程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剑风;程小军 |
主分类号: | C04B35/195 | 分类号: | C04B35/19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膨胀 青石 蜂窝 陶瓷 蓄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氧化分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设备——蓄热式热氧化器的致密低膨胀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
背景技术
具有环保和节能双重功效的蓄热式热氧化器(RTO)是一种重要的废气污染控制设备,它能有效的处理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危险性气体污染物(HAP),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过程以及各种使用有机溶剂的行业,如喷涂,印刷,金属除油和脱脂,胶结剂,制药,塑料,橡胶加工等行业排放废气的处理。蜂窝陶瓷蓄热体是蓄热式热氧化器(RTO)的核心部件。
目前使用的低膨胀蜂窝陶瓷蓄热体是疏松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它的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能好,受到广泛应用,但是它的显气孔率高,造成诸多的缺点,一是蓄热体显气孔率高,使用时它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大,会受到一些酸性或碱性的废气的腐蚀,使蓄热体出现腐蚀粉化现象,耐压强度下降,严重时蓄热体会堵孔或碎裂;二是蓄热体中存在气孔,导致其密度小,蓄热量低,增加了蓄热式热氧化器(RTO)设备的体积;三是蓄热体中存在的气孔,形成了热阻,导致导热系数不高,影响了传热效率;四是蓄热体中的气孔使得其耐压强度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的疏松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密低膨胀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达到提高蓄热体的密度、 耐腐蚀性、导热系数和耐压强度的目的。其不仅通过提高蓄热体的致密度,降低气孔率,而且保持蓄热体的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能好的优点。
本发明为达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致密低膨胀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由合成堇青石粉,合成莫来石粉,粘土,长石粉,锂辉石粉组成,其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合成堇青石粉为50—60%,合成莫来石粉为0—10%,粘土为15—25%,长石粉为10—20%,锂辉石粉为5—15%。外加粘接剂和润滑剂合量为8—14%。将上述各组份按比例配制,经过混碾,挤压成型,干燥,煅烧而成。致密低膨胀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化学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SiO2 为55--65 % ,Al2O3为25--35 %,MgO 为 6--12 %,Li2O为0.3--0.9 % Na2O和 K2O合量为2--5 %。
本发明所述致密低膨胀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的制备方法是:
1. 将原料按重量百分比例均匀混合,再按比例加入粘接剂和润滑剂,然后加入适量水份在炼泥机中粗炼后,陈腐24小时得到泥料;
2. 将泥料在真空炼泥机中炼泥后,放入挤压成型机中挤压成型,成型后的湿坯在干燥器中定型并干燥;
3.干燥后的干坯装入烧成窑中,在1300—1400℃温度下保温2—5小时进行烧成,然后冷却至室温出窑。
本发明所述致密低膨胀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具有下列基本性能:
20—800℃热膨胀系数:3.0—3.5×10-6/K
显气孔率:3—5%
体积密度:2.2—2.4g/cm3
常温耐压强度:≥20Mpa
导热系数:1.8—1.9W/mK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长石和锂辉石两种原材料作为复合熔剂,降低了烧成温度,避免堇青石的高温分解,显著提高了蜂窝陶瓷蓄热体的致密度,达到提高蜂窝陶瓷蓄热体的密度、 耐腐蚀性、导热系数和耐压强度的目的; 另外锂辉石作为一种低膨胀矿物,还可以防止蜂窝陶瓷蓄热体在致密化过程中热膨胀系数快速的增加, 保持堇青石蜂窝陶瓷蓄热体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能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质量百分比)
合成堇青石粉 54
合成莫来石粉 6
粘土 15
长石粉 20
锂辉石粉 5
外加粘接剂和润滑剂合量 12
实施例2:(质量百分比)
合成堇青石粉 56
合成莫来石粉 4
粘土 15
长石粉 18
锂辉石粉 7
外加粘接剂和润滑剂合量 12
实施例3:(质量百分比)
合成堇青石粉 56
合成莫来石粉 2
粘土 17
长石粉 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剑风;程小军,未经舒剑风;程小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0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