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键式安防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1471.4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2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贾松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松仁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林彦之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闸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键式安防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认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设备识别技术的一键式智能安防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安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各式各样的安防产品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小区的道闸系统、车位锁系统、门禁门锁、汽车安防系统等,与人们生命财产相关的产品都逐步应用了各类安防系统。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安防系统能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各类安防系统都有各自独有的接收控制方式,每一种安防系统都需要特定的一种对应发射装置,而各种发射装置之间不能通用,这就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携带多种发射装置,使用十分不便。此外,随着破解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相应设备的不断完善,目前市场上安防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已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申请号为201020604233.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安防系统控制设备,它包括集成RTC的单片机、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按键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按键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均连接到所述单片机,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连接到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该实用新型具有自动设撤防功能,可以防止忘记手动控制,造成安全事故,并且与安防主机双向通信,确保安防主机能正确收到遥控命令,还具有低功耗的特点。但是,该专利中信号的收发装置仍然需要一一对应,无法解决安防系统使用不便、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一键式的智能安防系统及安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键式安防系统,其包括安防设备和用于控制该安防设备的遥控设备,该安防设备具有开关和与该开关相连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还连接有信号发送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该信号接收单元用以接收遥控设备发出的设备识别指令和加密信息,该信号发送单元用以发送给遥控设备安防设备的设备编码信息,该控制单元用以分析遥控设备发出的设备识别指令和加密信息以及发送动作指令给安防设备的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信息是对遥控设备的按键信息和安防设备的设备编码信息进行ECC加密后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识别指令是对安防设备的位置编码信息进行ECC加密后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分析加密信息包括解密加密信息和判断设备编码信息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分析设备识别指令包括解密设备识别指令和判断位置编码信息的一致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一键式的安防方法,其包括:
触发遥控设备的按键,遥控设备给遥控覆盖范围内的安防设备发送设备识别指令;
遥控覆盖范围内的安防设备接收到该设备识别指令,验证其合法性;
若合法,则向安防设备可控范围内的遥控设备发送设备编码信息,若不合法,则无反馈;
可控范围内的遥控设备接收到该设备编码信息,验证是否与遥控设备内预存的设备编码信息之一相一致;
若一致,则向该安防设备发送含有按键信息的加密信息,若不一致,则无反馈;
安防设备接收到该加密信息后进行解密,向安防设备的开关发送按键信息相应的动作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识别指令是对安防设备的位置编码信息进行ECC加密后的信息,安防设备接收到该设备识别指令后还包括解密的步骤;所述遥控设备向可控范围内的遥控设备发送的是经过ECC加密后的设备编码信息,遥控设备接收到该设备编码信息后还包括解密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信息是对遥控设备的按键信息和安防设备的设备编码信息进行ECC加密后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安防设备接收到加密信息并进行解密后,还包括验证步骤:验证解密出来的设备编码信息是否与该安防设备自己预存的设备编码信息相一致;若一致,则向安防设备的开关发送按键信息相应的动作指令,若不一致,则无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安防设备采用不同的发射功率、预设接收信号的方向和角度。通过对不同安防设备预设不同的发射功率和接收信号的方向和角度,以空间分布及屏蔽技术手段使各自的有效作用范围互不重叠、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安防设备包括道闸、车位锁或门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松仁,未经贾松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14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醇油火锅炉
- 下一篇:一种糖苷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