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入式腹腔化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1708.9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晓燕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入 腹腔 化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植入式腹腔化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过程中,腹腔化疗是手术后必不可少的辅助治疗措施,腹腔化疗可以进行长期体内定时给药,这样药物作用集中疗效好,副反应少,但现有临床医疗工作中应用的化疗装置要么需要病人长时间连接输液器、携带不方便,要么制造工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化疗泵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实现单次大剂量药物输注,也可实现持续低浓度药物输注的植入式化疗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植入式腹腔化疗装置,包括注药器和化疗导管,所述注药器包含底座和嵌置在底座上的第一注药腔与第二注药腔,第一注药腔和第二注药腔的顶部均设有穿刺隔膜,第一注药腔和第二注药腔还分别可拆卸连接一个压盖,该些压盖的外壁具有多个倒锯齿状突起,该些倒锯齿状突起与形成在第一注药腔和第二注药腔的前端外周的倒锯齿槽紧密配合;所述化疗导管主要由弹性药囊、混合器和输出导管构成,弹性药囊通过第一传送管连通第一注药腔,混和器通过第二传送管连通第二注药腔,第一传送管和第二传送管分别压紧式连接第一注药腔和第二注药腔,弹性药囊通过弹性药囊腔道与混和器连通,混和器连通输出导管,输出导管只有一个管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送管的孔径大于所述弹性药囊腔道的孔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送管和所述第二传送管通过贯穿同一弹性压头分别连接于第一注药腔的第一固紧孔和第二注药腔的第二固紧孔,该弹性压头末端具有圆台状螺栓,该螺栓与设置于注药器一侧的突出上的螺母通过螺纹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紧孔和第二固紧孔为金属圆柱细管。该些固紧孔既将注药腔与弹性药囊或混合器连通,又将第一传送管和第二传送管与泵体紧密连接。
上述植入式腹腔化疗装置可以进一步设置多个注药腔,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植入式腹腔化疗装置,包括注药器和化疗导管:所述注药器包含底座和嵌置在底座上的多个注药腔,每个注药腔的顶部均设有穿刺隔膜,每个注药腔还分别可拆卸连接一个压盖,该些压盖的外壁具有多个倒锯齿状突起,该些倒锯齿状突起与形成在注药腔前端外周的倒锯齿槽紧密配合;所述化疗导管主要由弹性药囊、混合器和输出导管构成,弹性药囊通过第一传送管连通至少一个注药腔,混和器通过第二传送管连通其他注药腔,第一传送管和第二传送管分别压紧式连接第一注药腔和第二注药腔,弹性药囊通过弹性药囊腔道与混和器连通,混和器连通输出导管,输出导管只有一个管腔。
本发明通过采用注药器和化疗导管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可以仅将化疗导管留置体内,方便病人携带;输出导管仅采用一个管腔,便于工业制造;通过调节第一传送管和弹性药囊腔道的孔径能调节药物稀释浓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和优点作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植入式腹腔化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隔膜与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混合器与第一传送管、第二传送管以及输出导管的联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传送管和第二传送管与弹性药囊联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来例示本发明可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植入式腹腔化疗装置,包括注药器和化疗导管。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注药器10包含底座13和嵌置在底座13上的第一注药腔11与第二注药腔12。所述化疗导管20主要由弹性药囊21、混合器22和输出导管23构成,弹性药囊21通过第一传送管31连通第一注药腔11,混和器22通过第二传送管32连通第二注药腔12,第一传送管31和第二传送管32分别压紧式连接第一注药腔11和第二注药腔12,弹性药囊21通过弹性药囊腔道33与混和器22连通,混和器22连通输出导管23,输出导管23只有一个管腔。参考图2,第一注药腔11和第二注药腔12的顶部均设有穿刺隔膜14,第一注药腔11和第二注药腔12还分别可拆卸连接一个压盖15,该些压盖15的外壁具有多个倒锯齿状突起16,该些倒锯齿状突起16与形成在第一注药腔11和第二注药腔12的前端外周的倒锯齿槽17紧密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晓燕,未经陆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17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视频监控功能的绝缘工具间
- 下一篇:复数扩频信号的到达时间差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