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海洋褐藻中提取海藻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2239.2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7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霆;左敏;陈学德;李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16 | 分类号: | C01B7/1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李颖 |
地址: | 4324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褐藻 提取 海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藻化工及海藻加工以及海藻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从海洋褐藻中提取海藻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碘(Iodine)是自然界中的稀有元素,也是构成植物体的最基本元素。碘的研究始于1811年,法国人Bernard Coutois在海藻灰中发现了一种黑色粉末,经科学家Gay-Lussac研究后确定为一种新的元素,并命名为碘。以后人们发现碘存在于所有海洋和陆生生物体内,并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其它元素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是碘缺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碘主要是从国外进口。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燕霞、范晓老师在海藻化工企业首次发现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其含量最高可以达到海带干重的1%。并建立了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方法。主要从海带水浸泡液中通过727阴离子离子交换技术进行富集及洗脱,几十年来我国海藻化工行业一直延续着这条生产工艺。
由于国外从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远远低于我国从海带中制备生物碘的成本,因此国内的碘使用企业转向从国外进口硝石碘来满足生产的需要。国内的海藻化工企业生产的海带生物碘,因为竞争不过硝石碘的价格,所以纷纷停止生产海藻碘。
近来,日本等国外包括西方智利硝石制取碘的企业限制对中国进口碘,使我国的碘资源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我国碘的价格一路飘升从20万元/吨,到60万元/吨。所以海藻碘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和应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是碘缺乏的国家同时也是碘缺乏病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12亿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不同程度的缺乏碘,因此补充碘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海洋褐藻中提取海藻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从海洋褐藻中提取海藻碘的方法,
1)将原料褐藻粉碎并加入原料干藻重量2-4倍的水提取搅拌3-5h,静置20-36h到完全膨胀软化后通过高压细胞破碎机破碎1-4次,待用;
2)将上述破碎后的细胞破碎溶液与其1-2倍体积的水,室温搅拌提取24小时,而后离心;
3)将上述离心所得滤渣中加入其1-3倍(V/V)体积的95%(质量百分比)乙醇常温提取8-12小时,而后离心;
4)将上述离心所得滤渣中加入滤渣1-2倍(V/V)体积的1-3mol/L盐酸和滤渣重量0.1-1%的甲醛溶液,于室温搅拌混合提取1-3小时,而后离心;
5)将上述离心所得滤渣中加入与藻渣同等重量的碳酸氢钠(NaHCO3),在85℃-90℃烘干0.5-1.5h,烘干后于马弗炉内450-480℃灼烧1-1.5h,而后将灼烧后的藻渣用水溶解并过滤分离,所得滤液与步骤2)、3)和4)离心所得提取液混合,混合后浓缩在55-65℃蒸发至比重在1.30-1.40时,即得到海藻碘提取液。
所述步骤1)将原料褐藻清洗除去附着的微生物及沙砾,而后切成1-2cm小块用通用粉磨机磨成60-80目粉末。
所述褐藻为海带、叶托马尾藻或马尾藻。所述步骤5)所得滤液与步骤2)、3)和4)离心所得提取液混合,混合后加入10%(W/V)NaOH溶液中和,至pH在6.5-7.5之间。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提取方法使用细胞破碎技术,不需要加热提取,方法简化,设备简单。化学试剂的使用量与传统工艺大大减少,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2.本发明提取方法将所用的原料藻进行了彻底提取,不剩余任何藻渣,并得到高浓度海藻碘。
3.本发明提取方法简单多样既可以一次提取制备也可以多元重复提取制备海藻中的碘。海藻碘的浓度含量可以从1.2%到5.5%甚至可以到6.5%。
具体实施方式 烦请在实施例中给出以原料藻为叶托马尾藻的实施例(将马尾藻改成叶托马尾藻就行。马尾藻的方法都一样)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未经益盐堂(应城)健康盐制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2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爆型干式变压器高压引线结构
- 下一篇:多回转阀门电动装置寿命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