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油软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2468.4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吴成明;方晗;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2 | 分类号: | F16L11/1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软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件结构,特别是一种燃油软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我国轿车已大量地进入家庭,人们对轿车的适用性、舒适性、可靠性、经济性又有新的追求,同时对环保、省油、经久耐用、维修费用少等社会经济效益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值。社会各界人士设计出了许多结构紧凑、速度快、油耗低、故障少的新车型,对大量的汽车零部件提出了采用新材料、新结构、高质量及环保型的要求,对易引起老化失效的橡胶部件同样期望有所创新。
汽车燃油软管是汽车上的血管,要求燃油软管有低渗透性、耐高温、耐老化,耐压、耐寒等特点。目前,汽车上使用低渗透燃油软管一般由4层材料左右制成,多为氟橡胶(FKM)、氯醚橡胶(ECO)、氯磺化聚乙烯(CSM)、芳纶线、隔离层为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和偏氟乙烯的共聚物(THV)制成。其中氟橡胶类主是为胶管抗热老化,氯醚橡胶及乙烯、丙烯、偏氟乙烯材料主要防止燃油渗透,芳纶线作为增强层主要是抗燃油压力。
现有胶管结构一般如下:1、结构一:软管包括平滑的内层,内层为氟橡胶(FKM),70%氟含量,次外层为丁腈橡胶(NBR),外覆层为氯化聚乙烯(CPE)或者氯磺化聚乙烯(CSM)。FKM最小的厚度为0.6mm。
2、结构二:内层为丁腈橡胶(NBR),隔离层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氟乙烯的共聚物(THV),次外层为丁腈橡胶(NBR),外覆层为氯化聚乙烯(CPE)或者氯磺化聚乙烯(CSM)。隔离层(THV)最小的厚度为0.12mm。
3、结构三:内层为氟橡胶(FKM),70%氟含量,次外层为丁腈橡胶(NBR),外覆层为氯化聚乙烯(CPE)或者氯磺化聚乙烯(CSM)。FKM最小的厚度为1.2mm。
4、结构四:内层为丁腈橡胶(NBR),隔离层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氟乙烯的共聚物(THV),次外层为丁腈橡胶(NBR),外覆层为聚氯乙烯改性丁腈橡胶(PVC/NBR)。隔离层(THV)最小的厚度为0.12mm。
5、结构五:内层为氟橡胶(FKM),68%以上氟含量,包有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FEP),次外层为聚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外覆层为氯磺化聚乙烯(CSM)。FKM最小的厚度为(0.038±0.015)mm。
6、结构六:内层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氟乙烯的共聚物(THV),次外层为氯醚橡胶(ECO),外覆层为氯醚橡胶(ECO)。隔离层(THV)的最小厚度为0.38mm。
7、结构七:内层为丁腈橡胶(NBR),隔离层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氟乙烯的共聚物(THV),次外层为丁腈橡胶(NBR),外覆层为氯化聚乙烯(CPE)或者氯磺化聚乙烯(CSM)。隔离层(THV)最小的厚度为0.1mm。
8、结构八:内层为氟橡胶(FKM),70%氟含量,外层为氯醚橡胶(ECO)或(CSM),外覆层为氯醚橡胶(ECO)或(CSM)。FKM最小的厚度为0.6mm。
除上述结构之外,记载在专利文献中燃油软管的技术方案也较多,如带有增强结构的汽车燃油软管【申请号:200720192425.2;授权公告号:CN201126069Y】和新型燃油软管【申请号:200820171125.0;授权公告号:CN 201273407Y】。
上述的燃油软管抗热老化和燃油压力都较容易实现要求,但在燃油渗透指标上不容易控制。目前,一般软管指标为15g/m2/24h~40g/m2/24h,经过试验得到渗透值对应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24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手机的情景模式自动切换方法及手机
- 下一篇:一种糜子豆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