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2591.6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苗齐田;张化一;李元景;唐传祥;李君利;胡明;黄铭;明申金;刘不腐;刘耀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0 | 分类号: | A01M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马丽娜,卢江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射线 进行 原木 检疫 辐照 方法 装置 | ||
1. 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装载机构将原木装入载木装置;
S2:载木装置进入辐照通道;
S3:载木装置快速接近在辐照通道的中部的由加速器形成的辐照区;
S4:载木装置以均匀的速度通过辐照区,以便利用由加速器所产生的X射线对载木装置内的原木进行检疫辐照处理;
S5:载木装置快速远离辐照区;
S6:载木装置离开辐照通道前往卸货场,
其中所述载木装置的截面为正方形,并且所述加速器沿载木装置的行进方向、在辐照通道的两侧交错分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载木装置在到达所述辐照区时减速,并且同时所述加速器出束,然后载木装置以均匀的速度在辐照区中行进;而所述载木装置在离开所述辐照区时加速并且同时所述加速器停止出束。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能够根据原木检疫辐照处理所需的最小吸收剂量进行调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器的能量被选择为在10-16MeV之间。
5. 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器为电子直线加速器,通过该电子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打靶而产生X射线。
6. 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装置,包括辐照通道(1)、用于沿所述辐照通道(1)输送原木的载木装置(2)、分布在所述辐照通道(1)的中部的用于产生X射线的加速器(3)、用于屏蔽由所述加速器(3)所产生的X射线的屏蔽结构(4)和用于拖动所述载木装置(2)的拖动装置(5),其中所述载木装置的截面为正方形,并且所述加速器沿载木装置的行进方向、在辐照通道的两侧交错分布。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器为电子直线加速器,通过该电子直线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打靶(16)而产生X射线。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结构(4)包括屏蔽墙(6)、辐射源防护室(7)和设备室门(8);
其中所述辐射源防护室(7)位于所述辐照通道(1)的中部,其中所述加速器位于所述辐射源防护室(7)内;
所述设备室门(8)提供维护人员进出所述辐射源防护室(7)的通道;
所述屏蔽墙(6)位于所述辐照通道(1)的两侧以及顶部,其中所述屏蔽墙的厚度随着与所述加速器的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辐照通道(1)的出入口以及所述设备室门(8)上设置有安全联锁装置。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通道(1)为S型通道,本身构成一个简单的迷宫,用于减少射线对通道出入口的影响。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通道(1)、所述屏蔽墙(6)、所述辐射源防护室(7)和所述设备室门(8)构成一个半封闭的区域,在该区域以内是辐射防护区。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辐照通道(1)的弯曲部的靠近出入口一侧,在所述屏蔽墙(6)上增设混凝土垛子(9),用于减小射线在所述屏蔽墙(4)上的散射对辐照通道(1)外的影响。
13.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X射线进行原木检疫辐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木装置(2)为自带动力装置的路轨两用的输送小车,在所述辐照通道(1)外能够通过所述拖动装置(5)的拖拽来移动,而在进入所述辐照通道(1)后立即进入滑轨,在自带动力装置的推动下在滑轨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25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