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犊牛喂奶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3586.7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利;王富伟;黄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9/00 | 分类号: | A01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印康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犊牛 喂奶 | ||
1.一种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犊牛喂奶车主要包括车厢(1)、推把(2)、脚轮(3)、出奶阀(8)、液位指示器(14)和奶温控制器(4),车厢(1)为长方体外形,4个脚轮(3)置于车厢(1)的车厢底板的四角处,推把(2)水平固接在车厢后壁的上部,奶温控制器(4)置于车厢后壁中部,2~3个出奶阀(8)置于车厢前壁的下部,进奶口盖(7)与车厢顶板铰链连接覆盖车厢顶板中部的进奶口,搅拌器(12)置于车厢顶板后部,搅拌器(12)的电机在车厢顶板上,搅拌器(12)的桨叶伸入车厢(1)内,液位指示器(14)置于车厢前壁上;
所述车厢(1)内,在车厢(1)的下部储奶箱底板(11)四边分别与车厢前壁、车厢后壁、车厢左壁和车厢右壁密封固接,储奶箱底板(11)将车厢(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储奶箱(5)和加热箱(6),储奶箱(5)和加热箱(6)的高度比为10∶1~15∶1,在储奶箱(5)高度的1/8~1/10处,控流板(9)的右边沿与车厢右壁铰链连接,控流板(9)平置时由固接在车厢左壁内侧的控流板水平支撑块支撑控流板(9)的左边沿,控流板(9)竖直时由车厢右壁内侧上的控流板竖直开关(10)扣住控流板(9)的左边沿,一只奶温传感器在控流板(9)之下置于车厢右壁上,另一只奶温传感器在控流板(9)之上置于车厢左壁上,出奶阀(8)的进奶口在储奶箱(5)的底部与储奶箱(5)连通,电热管(13)水平置于加热箱(6)中,导热油置于加热箱(6)中将电热管(13)浸没,电热管(13)两端与奶温控制器(4)的加热输出端电气连接,两只奶温传感器分别与奶温控制器(4)的温感输入端I和温感输入端II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板(9)平置时,控流板(9)的前边沿、左边沿和右边沿分别与车厢前壁、车厢左壁和车厢右壁的间隙不大于2mm,控流板(9)的后边沿与车厢后壁的间距为前车厢前壁与车厢后壁的间距的1/3~1/2,控流板(9)从前向后向下倾斜的水平夹角为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13)为“M”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所储奶箱底板(11)为双层的不锈钢和铝复合板,上层为不锈钢板,下层为铝板,在铝板上垂直向下固接一组铝质的导热翅片,导热翅片浸在导热油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奶箱底板(11)从后向前向下倾斜的水平夹角为4°~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奶温控制器(4)有“巴氏消毒”和“牛奶加温”两种工作方式,“巴氏消毒”工作方式中,牛奶的杀菌温度为70℃~75℃,保温温度为38℃~40℃;“牛奶加温”工作方式中,牛奶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温度均为38℃~40℃,奶温控制器(4)显示储奶箱中实际奶温和设定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底板、车厢顶板、车厢前壁、车厢后壁、车厢左壁和车厢右壁的内侧为不锈钢板,外侧为保温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奶阀(8)为不锈钢阀,口径不小于4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犊牛喂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犊牛喂奶车具有对牛奶巴氏消毒和加温直接喂犊牛的牛奶两种功能,操作步骤为:
1)对牛奶巴氏消毒,奶温控制器(4)选择“巴氏消毒”工作方式,将控流板(9)竖立,加入牛奶后启动搅拌器(12)和电热管(13),奶温控制器(4)按已设置的牛奶巴氏消毒工艺步骤工作:将储奶箱的牛奶加热到杀菌温度70℃~75℃;停止加热,自然降温;温度降至保温温度38℃~40℃进入保温工作状态,并显示犊牛喂奶温度达标指示,人工用出奶阀(8)放出牛奶喂犊牛;
2)加温直接喂犊牛的牛奶,奶温控制器(4)选择“牛奶加温”工作方式,将控流板(9)平置,加入牛奶后启动搅拌器(12)和电热管(13),奶温控制器(4)按已设置的牛奶加温步骤工作:将储奶箱的牛奶加热到38℃~40℃;进入保温工作状态,并显示犊牛喂奶温度达标指示,人工用出奶阀(8)放出牛奶喂犊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35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